理取舍。】
\n
【李牧深知,赵国任命自己来北境。】
\n
【不是来击败匈奴的。】
\n
【而是来节约成本,让赵国能把主要精力用于抵抗秦国的。】
\n
【特别是在长平之战失败的大背景下,赵国真的经不起折腾,必须休养生息了。】
\n
天幕外。
\n
刘秀看到这里,回想起自己在河北时,听到的那些关于战国末期的传闻。
\n
“的确,那时候的赵国本就连年征战,又经历了长平之战的惨败。”
\n
“可以说是男丁损失近半。”
\n
“在那种情况下,赵国可以说是随时处于灭国的边缘。”
\n
“李牧在镇守北境的时候,选择消耗最低的打法,的确是非常明智的。”
\n
“能够根据国家的形势,做出合理的战略抉择。”
\n
“这同样是一种强大。”
\n
……
\n
【当然,李牧也不是一味地防守,而是在“磨刀!”】
\n
【李牧用有限的预算打造战车、训练弩手。】
\n
【对军队进行严格训练,提高士兵的战斗素质。】
\n
【尤其注重培养骑兵的骑射技能,和协同作战能力。】
\n
【可以说,练兵期间,李牧一点一点的为赵国重新积累了新的精锐士兵。】
\n
【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