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出,宴上大臣们纷纷交换着眼色,李知璧脸上也怔了,忙忙作揖道:“皇叔父器重侄儿感恩在心……只是侄儿学业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恐担不起偌大责任。”
李恭和道:“你是我李家子孙,有什么担不起的这李家天下。”声音里带了一丝傲然,又看了眼愈加不安的李知璧,温声安慰道:“慢慢学着便是了。”话才说完,一个女官从内殿出来,施礼后恭敬道:“奉皇后娘娘钧命,将宴上命妇和各家闺秀所做诗前三呈陛下御览。”
李恭和饶有兴致接过那女官呈上来的诗稿,却不打开,转头向席上上官谦含笑道:“朕不必看,就知道令千金必在前三甲。”
上官谦忙起身谦辞道:“小女拙笨,皇上与娘娘抬爱了。”
李恭和摇头笑道:“令爱若是拙笨,朕的公主更是鱼眼珠一样了。”
上官谦十分不安,连忙告罪不敢,李恭和却打开了那诗稿看了一会儿,又念了一轮,笑道:“果然不出所料,上官筠排第二,正是探花,来人啊,把这女眷那边宴上的诗拿下去给乐府命人唱了。”一边又赞叹道:“好诗,不过稚龄之年就能写出如此气象,字也写得颖锋毕露,真不像稚童所书,果然有乃父之风,真乃京中明珠。”
本朝重文治,上京好风雅,而自圣后起,科举加试诗赋,以诗取仕,广辟贤路。皇帝喜命群臣赋诗,重赏先成者,世家贵族都喜将文雅之士奉为上座,一时之间,擅诗者得到了无与伦比的朝堂实惠,全天下的读书人则更重这诗才来。
上官谦出身河西世家大族,文采斐然,写得文章十分清艳秀婉,今上十分欣赏他的才华,任他为殿阁大学士,时常命他起草诏谕、侍宴赋诗。因膝下只得一女,年近及笄,天资聪颖,分外疼爱,亲自教养,早慧之名远扬,如今又得皇上亲口赞许,虽然这其中未免有过誉之嫌,不过颂圣诗,虽好也是有限,但圣上对上官家的优容眷顾是十分明显的了。
琴瑟鼓乐声响起,宴上群臣同欢,其乐融融,只是歌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