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朝廷没发现九江这点猫腻,真到了海汉再度发动征讨的时候,卢从善也没有信心能保得住自己的家产。
前几年应天府失陷的时候,很多官员从南京一路逃到了九江,当时卢从善可是吃了不少瓜,听说了许多在途中被乱兵劫走金银细软的故事。
所以最近卢从善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把自己的财产转移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一个不会受到朝廷、官场同僚,甚至是战争影响的地方。
他思来想去,能满足这些苛刻条件的所在,大概也唯有海汉国了。据说以前那些投靠海汉的权贵,其家产都得到了妥善的保全。
而转移大笔财产这种事,想要完全瞒过海汉官方是很困难的,再说如果偷偷摸摸地进行,万一中间出了任何差错,那都没法挽回了。
最妥当的办法当然是提前得到海汉官方的认可,在官方监管和庇护之下完成转移过程,这样方能将风险降至最低。
但这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不投靠海汉,那对方又凭什么要帮这个忙呢?
就在卢从善苦苦寻觅解决办法时,正好岳仕宗的信也送抵了九江府。而信中所透露出的信息,让卢从善意识到这可能正是自己求而不得的解决办法。
所以即便明知私下出访铜陵的风险极高,卢从善最终还是来了,他要亲自确认,对方是不是真能为自己提供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而石成武所给出的两条路,在卢从善看来已具有比较高的可行性,似乎值得一试。
岳仕宗见卢从善沉思良久,便在旁边趁热打铁道:“卢大人,听说你那庐发行生意做得颇大,恐怕眼红的人不少,需得早些处理才是!”
岳仕宗这话也没说清是要处理对他眼红的人还是庐发行的产业,但卢从善却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要跟海汉达成协议,庐发行就是最好的投名状。只要通过庐发行把自己的家产转移到海汉统治的地区,比如南京,应该就能以此来换取海汉的信任,进而实现后续的合作。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石成武的承诺是否可信,是不是真的能够兑现他所提出的条件。
卢从善斟酌着用词,慢慢说道:“石将军,我若依你安排行事,可有什么保障?”
石成武道:“卢大人如果不放心,我可带你往杭州走一趟,亲自与我国执委会的各位大人会面,由他们口中说出来的话,想必卢大人就不会质疑了吧?”
卢从善倒是听得有些心动,如果能面见执委会,说不定还能争取到更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