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别名铜都,顾名思义,是因产铜而得名。这个地方早在商周时期就已有采掘冶炼铜的历史,是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直至现今,铜陵仍是重要的铜出产地之一。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海汉在前次的停战协定虽未要求大明割让池州,但却毫不客气地将池州下辖的铜陵县划入了自家地盘。而这片土地上的铜矿,自然也就由此划归了海汉。
大明虽然不甘将这里的铜矿让给海汉,但毕竟拳头没有海汉硬,对此也只能忍气吞声默认了。
不过铜陵的铜矿虽对两国都很重要,却与这次会面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在这里约见卢从善的原因,除了其地理位置是南京与九江的中间点外,还有就是岳仕宗以“职责所在,不能擅自归国”为由,只能选择两国势力范围交汇之地,这样一来就显得比较合情合理了。
“岳大人以前来过铜陵吗?”
听到石成武的问话,岳仕宗微微点头道:“前几年从南昌乘船去往应天府,途中曾在铜陵县短暂逗留过半日。”
石成武笑道:“那我来铜陵的次数可要比你多了,自我国接管应天府以来,我是每年都要来一趟铜陵。”
池州府在大明统治时期属于南直隶地区,同样也是受南京辖管,而如今铜陵县也被划归为南京的辖区,这么说来倒也是一脉相承了。
而石成武每年都来铜陵巡视的原因,当然不是为了来游山玩水。铜陵县的铜官山、狮子山、大团山、冬瓜山、凤凰山等地的铜矿,才是石成武关注的对象。
在占领铜陵县之前,海汉最主要的铜矿来源是山东登州的福山铜矿,但据说铜陵县地下蕴藏的铜,要远远超过了福山铜矿的储量,开采价值当然也更大。
海汉在采矿和冶炼方面,都拥有比大明更为先进的技术,而这些技术应用到铜陵县的铜矿,就足以把产能提升好几倍。这对于坐镇南京的陶弘方和石成武来说,完全就是一个能够源源不断产出财富的聚宝盆了。
岳仕宗只是在铜陵短暂逗留过一次,虽然知道这地方产铜,但对于此地的情况自然没有那么深入的了解。但听说石成武每年都要来这地方,他也能感受到海汉对于铜陵的重视程度。
岳仕宗在南京换乘的这艘船是陶弘方和石成武二人专用的公务船,舒适程度果然远胜之前那艘快船。船上虽然也有蒸汽动力系统,不过从南京去铜陵的时间还算比较充裕,就不需要再开足马力赶时间了。
这次石成武造访铜陵县,同样也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