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乏因为缺乏实战经验,在成军初期表现不佳的事例。
高桥南并未见识过这些阿拉伯战士过往的战斗表现,他其实也有些担心,在双方互相了解程度不够的情况下,这支新军是否能够完全遵循海汉军的训练模式,进而达到东亚那些协从军的同等水平。
相较于已经得到地方势力协助的伏波港,远在亚非两大洲交界处的镇海港,情况还要更为艰苦。
特战师目前在镇海港部署的人员仅有几百人,他们的任务除了兴建港口基础设施和驻军基地之外,还要承担起在附近地区执行战斗巡逻任务的使命。
当然在这个地区内,目前似乎并没有什么敌对势力有资格充当海汉的对手,这种巡逻的目的其实并不是战斗,而是熟悉周边环境,然后逐步在附近地区建立起属于海汉的势力范围,进而控制进出红海的航道。
自从几个月前特战师舰队在亚丁湾打掉了一支海盗武装之后,这附近的势力都陆续得知了新来了一个硬茬,从亚丁港至曼德海峡这片海域清净了许多,往常在附近活动的海盗武装也很识趣地远离了镇海港所在地区。
但这并没有对镇海港的贸易状况带来太多改变,原因也很简单,镇海港这里本就没什么可供出售的商品。
这里与后方的普吉岛中间隔了一整个印度洋,航程达一万两千多里,目前根本还未能建立起固定的商业航线,现阶段也难以具备钱天敦为这里设计的商业职能。
在镇海港方圆数百里内,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国家存在,只有几个零星分布的部落。
这些非洲部落尚处于较为原始的时期,甚至没有形成体系化的语言文字,因而镇海港的驻军也很难与其进行沟通,更谈不上在各领域展开合作了。
镇海港东北方五百多里外的亚丁港,便是距离最近一处物资来源地了,驻军部队所需的粮食及其他生活物资,在亚丁港基本都能找到货源。
但由于镇海港自身的需求量有限,亚丁港的商人可不愿来回跑上一千多里送货过来,只能由驻军部队自行驾船前往亚丁港采购。
而镇海港各种基建工程所需劳动力的补充,目前似乎也只能通过亚丁港的奴隶市场来获取。
购买奴隶固然不便宜,但如果仔细计算成本,或许还是要低过了从海汉国内引入移民的费用。
只是特战师的军费预算有限,这种补充劳动力的方式也不免受限,这么几个月下来,也就买到了几百名奴隶。这么点劳动力,对当地基建工程的进展起到的作用,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