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军的处境愈发艰难。日军凭借强大的空军力量,迅速确立了制空权,随后展开了一场势不可挡的闪电战。步兵部队骑着自行车,沿着平坦的英国公路高速前进。他们携带轻便装备,行动迅速,如同一阵狂风席卷而来。而英军则显得笨拙迟缓,他们的破坏战术根本无法遏制日军的迅猛势头。
“听!”威廉忽然竖起耳朵,捕捉到远处传来的金属撞击声,“日军工兵正在修理桥梁!”
的确,日军工兵昼夜不停地抢修行动,一次次挫败了英军的拖延方案。桥梁被炸毁后,他们总能在极短时间内恢复通车,让坦克和卡车得以畅通无阻地向前推进。英军的防线因此屡次崩溃,重要城市接连失守。仅仅数周时间,超过一百万的战俘便沦为日军的阶下囚,遭受着野蛮的虐待。
“他们计划在百日内取得胜利。”威廉喃喃自语,目光转向地图上标注的红色箭头,“而现在,日军离新加坡只剩下四百公里。”
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英军指挥官亚瑟·帕西瓦尔不得不重新审视战略部署。他下令撤退至新加坡,并破坏了岛屿与半岛之间的公路。然而,这种做法并未能阻挡日军的脚步。他们依然保持着惊人的速度,不断缩小着与新加坡的距离。
“单下奉文要求我们缴械投降。”一位参谋小心翼翼地说道,“但守城官兵仍然继续坚持战斗。”
贝尔特少将猛地站起身,愤怒地拍打桌子:“丘吉尔命令我誓死保卫新加坡!投降是绝对不允许的!”
尽管如此,现实却比想象更为残酷。粮食和水源供应日益紧张,士兵们饥渴交迫,战斗力大幅下降。最终,在多方权衡之下,亚瑟·帕西瓦尔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向号称“马来之虎”的山下奉文投降。
“我只希望我的手下官兵能够受到人道待遇。”帕西瓦尔握紧拳头,声音哽咽,“但愿这不是一场悲剧。”
然而,现实却截然相反。投降后的第二天,日军便展开了大规模屠杀。五千名英军士兵被残忍杀害,五十万名战俘惨遭折磨,并被迫在炎炎烈日下从事繁重的劳役。这座由英国人花费近二十年时间精心建造的新加坡堡垒,仅仅七十天就被彻底攻占。
那一天,整个城市陷入死一般的寂静。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味,人们的脸上写满了恐惧与绝望。威廉独自一人徘徊在街头,看着满目疮痍的景象,内心充满了悲愤与不甘。
“为什么?”他仰望苍穹,声音颤抖,“为什么我们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这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