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这可能会引起国内孤立主义者的强烈反对。”
“我知道风险,”罗斯福坚定地说,“但我相信,历史将会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美国必须扮演制造商和租赁商的角色,支持英军战斗。具体来说,就是由我们建造船舶和不同类型的军备,然后租借给英国。”
几天后,这项名为《租借法案》的提案正式提交至国会审议。经过激烈的辩论,最终获得了通过。罗斯福总统的设想得以实现,英国首相丘吉尔终于松了一口气。他立即派遣代表前往华盛顿,与美国政府签署合作协议。
4月,按照租借法案要求建成的第一批驱逐舰抵达了英国港口。这些崭新的战舰宛如钢铁巨兽,整齐地停泊在海面上,闪烁着金属的光泽。同月,美国国会进一步宣布,美国将扩大与英军的合作,共同抗击纳粹德国。这一决定令英国士气大振,也让德军感受到了来自大西洋另一端的压力。
然而,就在盟军准备展开新一轮攻势之际,希特勒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他站在柏林的指挥中心内,俯瞰着地图上的红色标记,那是德军当前的占领区。他咬牙切齿地说道:“我们不能在这里浪费太多时间。苏联才是关键,只要解决了东方的问题,整个欧洲都将臣服于我的脚下。”
他的副官格伦贝格皱眉提醒道:“元首,英国方面最近似乎得到了某种援助,他们的抵抗能力有所增强。”
“那又如何?”希特勒冷笑一声,“英国不过是块绊脚石罢了。只要我们迅速推进东线战场,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然而,希特勒低估了盟军的决心与智慧。随着更多物资和技术装备的到来,英国逐渐扭转了被动局面。特别是在空战和海战中,德军的优势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这让希特勒首次感受到真正的危机感。
与此同时,在伦敦的那家小咖啡馆里,艾米丽·卡尔森完成了最后一篇报道,将它寄往纽约的编辑部。“战争从来都不是简单的胜负问题,”她在信中写道,“它关乎人性、信念以及无数普通人的牺牲。”
夜深了,街道上行人稀少,只有路灯散发出微弱的光芒。艾米丽走出咖啡馆,迎面吹来的寒风让她不禁缩了缩脖子。她闭上眼睛,感受着风拂过脸颊的凉意,耳边传来远处汽车引擎的轰鸣声。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宁静。她睁开眼,看到几个身穿黑色制服的身影从街角冲出,手里握着枪。她的心猛地一沉,意识到自己可能陷入危险之中。
“站住!”其中一个人大喊道,“别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