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这边对拆迁的事情想入非非,梦想着她们能靠人民路的那间铺子,像廖永明一样可以一夜暴富。
听说按拆迁给的补偿,运气好的话就算未来20年、30年什么都不干,一家人都能靠着这笔拆迁补偿款吃香的喝辣的。
如果唐家的铺子真能被拆迁的话,这绝对比起早贪黑的卖麻辣拌舒服多了。
尽管唐母说的理由并不充分,可她那信誓旦旦的样子还是说服了唐家其他人,让所有人都对铺子的拆迁充满了期待,开始梦想着过上万元户的生活。
可实际上,当天中午徐锦晟拉着廖永明在病房里关上门谈的事,虽然也与拆迁有关,但与唐家想象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
“廖永明同志,昨天晚上你跟我们提出的那3点要求。
除了最后一点,咱们还需要再探讨商榷一番之外。
前两点我们已经想到了办法,都可以予以满足。
我先谈谈前两点,你听听看这样解决是否满意。”
徐锦晟从公文包里掏出了一个文件袋,并从中取出了几页纸和一份地图。
“船厂,我们的确需要抓紧时间建设,但自由市场的生意也不能因此耽误了。
只不过新的自由市场的建造,毕竟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
所以我们就商讨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你看,这里是人民广场。
我们打算先尽快在人民广场划分出区域,以及安排一些必要的设施,为摆摊提供一切方便。
好让所有在自由市场摆摊的摊主,可以把摊子搬到人民广场来。
我们争取尽可能地做好准备工作,不耽误那些摊主继续摆摊挣钱。
当然,在人民广场摆摊也只是权宜之计。
目前也只能解决,春夏秋这三个季节摆摊的问题。
至于冬季,你看这里。
这是第二中学和附属小学,这里离人民广场也不算太远。
我们打算等学生们放寒假的时候,可以把学校暂时让出来,好方便摊主们有一个可以在室内摆摊的环境。”
廖永明看了看地图上的位置,还真是挺佩服一号和徐锦晟他们的。
没想到仅仅一晚上的时间,他们就想出了这样的替代办法。
不得不说,这样的无缝衔接的替代方法,总体上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见廖永明点了点头,徐锦晟则继续道:
“这样除了可以不耽误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