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呢?我们再来说一下秦朝的问题,先说好,我只是口嗨,要是有说的不对的,可不要骂我哦!】
唐欣欣:戴好护盾,前排叠甲!
(给作者自己也叠个甲,不要带脑子看小说,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请轻喷,求求了QAQ)
【首先呢,先来分析一下这其中的关键人物。
第一个,公子扶苏,现代人很多都很喜欢他,所以都在为他惋惜,那么公子扶苏继位,是否就能改变大秦二世而亡的结局呢?】
【这个还真的不一定,公子扶苏仁善没有错,想来始皇也是这样考虑的,他来开疆扩土,扶苏安抚民心。
始皇后期已经发现了法家治国的巨大不足,从他祭奠尧舜,封禅泰山,便能看出,始皇其实是想要靠近一下儒家的思想的。】
【但是啊,扶苏却是个坚定的分封制的拥护者,或者说,他更推崇儒家。
虽然始皇废分封行郡县,但实际上后世的朝代基本上都出现过分封的事情,区别只在于有没有实权,有没有封地啥的。】
【虽然不是每个朝代都有问题,但是分封的诸王权力一旦过大,想都不用想,必然会威胁君主,掀起叛乱。
而儒家,怎么说呢,我总觉得先秦时期的儒家是在口嗨。】
【始皇时期,秦朝堂中的代表人物大概有两个,一个是淳于越,另一个叫叔孙通,叔孙通先不说他。
儒家在思想上确实很无敌,仁德的思想也很受后世认可,但是思想是思想,仁和德的界限其实很模糊,这主要看主观以及个人修养。】
【一个人或者一个君主是否仁德,这个其实后世很多的帝王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比如说,秦灭六国这件事,是否是仁德的呢?】
【在六国看来,秦国灭了他们,使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国家和臣民,连年的战争,使大量的百姓失去家人,这是仁德的吗?恐怕不是。
但是在秦国看来呢?始皇帝结束了战国时大国伐交频频的状况,虽然还是要打仗但是并没有像以前那样频繁。
而始皇在法家代表人李斯的帮助下,制定了新的征兵政策。】
【始皇规定,一旦征兵或者服劳役,都是一户一兵,并且军功爵制度给与上升渠道和奖励,医药食物之类的都给的很充足,每三年能回家探亲,六年就能退役,其他六国恐怕是没有这样的福利的。】
【同样是当兵,为什么不给一个给你更多好处的王上卖命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