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四人又趁着酒兴说了好些知心话,从当年初入江湖聊到后来发迹富贵,忆往昔意气风发的时光,几个大男人竟忍不住泪流满面。
\n
挟私报复,仗义报仇,虽违反法律,却合乎民间义气,通常这类案子都要轻判,要是顾廷烨再运作一下,判不了几年就出来了。
\n
但王丞相亲自上奏圣上,把这桩案子上升到江湖人士危害社稷的高度,就不一样了,朝廷要杀鸡儆猴,非从严重典,斩了几个人不可。
\n
就连顾廷烨也因此被皇帝申斥警告,让他以后少和江湖人士来往,别让那些江湖人士自以为有了靠山,连官府都不放在眼里了。
\n
虽然舍不得自己的兄弟,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顾廷烨也无能为力。
\n
漕帮帮主石铿首当其冲,作为主谋,必须处死。
\n
顾廷烨承诺,一定好好善待石铿的家人,等风头过去了,就把车三娘接回来。
\n
但朝廷也不傻,就算石铿不是天生神力也不是武功盖世,一口气杀死五人,动手的,绝不止石铿一个。只交出一个石铿,还不够。
\n
第二个判死刑的,叫贾童,他未必是石铿最得力的手下,但一定是最忠义的手下,朝廷要缉拿石铿的帮凶,其他人都贪生怕死,不想担责,贾童怕这些酒囊饭袋为了苟且偷生,禁不住审问,说出些不该说的话,坏了侯爷大事,因此他深明大义,主动担了大部分罪名,慷慨赴死。
\n
最后一个,是谢昂,他虽出身漕帮,但跟随顾廷烨身边多年,情同父子,是顾廷烨最舍不得的人。他本是正经的良家出身,家有薄产。父亲早亡后,寡母宠溺得厉害,纵得他每日在市井中胡闹,顽劣不堪。十五岁时闯下大祸,险险没命,顾廷烨看他,就如同看少年时的自己,于是他买通当时判案的黄大人,以一具死尸假冒谢昂尸体,移花接木,帮谢昂偷天换日,重新做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