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乃国家财赋根本,尚书一职非德才兼备者不可轻授。今户部侍郎高履行,历职四载,政绩斐然,臣请擢其为尚书。”
韦思谦挺身而出:“臣以为此事尚需斟酌,高履行与太尉乃是姻亲,此中关系不可不察.
太尉兼领左仆射,有过问户部钱粮调度、赋税征缴之权,若高履行居尚书之位,恐难避嫌。朝中才俊众多,何不另选与重臣无涉者,以绝物议?
臣非质疑高履行之能,实为朝廷纲纪计,恳请陛下三思,或可暂缓此议。”
不少官员微微颔首,李治轻扯嘴角,这是昨日商量后的妥协,不过如果韦思谦能将水搅浑,自己也乐见其成。
褚遂良气道:“高履行任户部侍郎四载,所有奏章皆经门下省,太尉从未单独批阅;去岁漕运改革争议时,太尉反采纳右侍郎之议,未偏袒高履行;御史台每月稽核的户部文书,也未见太尉特批痕迹,我等推荐官员,韦大夫每每总是盯着关系言事,恐非出于公心。”
侍中韦文节叹道:“刑部由长孙祥暂理,若户部再......臣举荐崔敦礼暂掌户部,再对高履行考核一阵。”
李治有些为难:“中书令是何看法?”
柳奭吞吞吐吐:“都是大唐的英才,臣均无异议。”
秦浩有些无语,这官当的也真是没谁了,谁让人家是国舅呢,“陛下,高履行在户部任职四载,主持赋税改革,使河北道税收增长三成,账目清晰无差错。
整顿漕运,节省转运费用二十万贯,被朝廷记录为首功。山东大旱时,迅速调拨义仓粮食,七日之内救济十万灾民,效率极高。
且品行端正,连续四年考评为上中,御史台从未弹劾,深得同僚认可,臣觉得右仆射推举可行。”
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对视一眼,显然是没有料到秦浩居然赞同自己的提议,眼神有些莫名,韦思谦更是呆立当场,李治也是微微皱眉,朝堂之上气氛愈发诡异,李治叹了口气:“如此便擢升高履行为户部尚书一职,散朝!”
出了大殿,长孙无忌忽地驻足转身,朝身后郑重拱手:“秦太傅今日廷辩之言,方得见真正的社稷公心。“
秦浩抱拳而笑:“太尉过誉了。申国公当年在尚书省,可是连陛下都称许的萧曹之才。所谓虎父无犬子,教养的郎君自然也是麒麟儿,我不过说了句实话。“
“哦?“长孙无忌眉峰微动,“就像之前太傅举荐阎大匠...“
“立德兄只是不善言辞,手上的差事办得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