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一次,这已是天大的恩赐了,至于张亮的提议,臣亦不反对,魏王倒是舍得捐出如此多的钱粮,臣实是没有料到。”
李世民叹了口气:“你们呀,都错怪了青雀了,唉!”
长孙无忌瞟了一眼御案上的奏折,有些好奇都写了什么,竟能让李世民突然生了后悔之心,心中一时有些警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臣随后便通知张亮,然治水方为头等大事,不可本末倒置。”
李世民点了点头:“如今边境态势越来越明显,朕打算将陇右、伊州、定襄等地的城墙加固修缮一番,以备不时之需。”
长孙无忌看着李世民,思索片刻还是没有反对,“臣赞成,此事还需与兵部具体商议。”
“辅机啊,朕近来愈发觉得太子在朝堂上太过沉默寡言。
每逢议事,诸多朝臣各抒己见,他却常常不发一言,这如何能彰显一国储君的风范?”
长孙无忌心中一凛,微微欠身,恭敬回道:“陛下,太子天性仁厚稳重,或许是在深思熟虑,不愿贸然表态。
再者,朝堂之上人才济济,殿下或许觉得应先倾听各方见解,再做定夺。”
李世民摇头轻叹:“朕何尝不知他仁厚稳重,可身为太子,未来的一国之君,关键时刻需有主见,能果断决策。
想当初青雀,思维敏捷,在朝堂议事时,总能提出独到见解,为朕分忧解难。”提及李泰,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追忆。
长孙无忌听出李世民话中的偏向,心中警惕更甚,斟酌言辞:“陛下,魏王聪慧过人,众人皆知。
但太子与其性格迥异,行事风格自然不同。太子虽言语不多,可一旦表态,皆是经过深思熟虑。
且太子宅心仁厚,常心怀百姓,日后必能成为一位爱民如子的贤君。”
李世民目光深邃,看向远方,似在思索长孙无忌的话:“辅机,你所言不无道理。可朕担忧,太子这般沉默,会让朝臣轻视,日后难以服众。
朕将江山社稷托付于他,自然希望他能早日历练成熟。”
长孙无忌赶忙跪地,语气诚恳:“陛下放心,太子资质不凡,只需加以引导,定能不负陛下所望。
臣身为太子太师,愿尽己所能,辅佐太子,担当起储君之责。陛下切莫因一时朝堂表现,而对太子殿下失去信心。
朝后太子还与臣说,想去灾区代表朝廷尽一份绵力,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