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十四日,长安清晨。
金銮殿内,御座之上,李隆基目露血丝,衣袍未整,眉宇间满是焦躁与怒火。
“张九龄!”
他一拍龙案,震得几位大臣汗流浃背。
“你不是说潼关至少能撑半月?怎么才一日,他们就杀到了渭水?!”
文武百官低头不语。
张九龄沉声叩首,气定神闲,虽已面容憔悴,却依旧眼神坚定:
“陛下,臣亦未料潼关陷得如此之快。唐军战将多已战死,兵员空虚,加之……”
他顿了顿。
“臣怀疑——有内奸走漏军情。”
此言一出,满殿惊呼。
李隆基拍案而起:“奸细?好得很!若叫朕查出,是谁把唐军情报传给安贼,朕要让他……万劫不复!!”
他的怒火仿佛要点燃整个殿宇。
偏殿内,杨玉环身穿浅绸宫服,听闻朝中急报,亦仓促赶至。
她看见李隆基气急攻心,眼圈瞬间泛红,扑上前拉住他的衣袖。
“陛下……别动气……臣妾……臣妾怕极了……”
“臣妾不要死……不要死在战乱里……”
这一刻,她是真的哭了。
中午,张九龄紧急召集内阁议事。
殿中诸人尽数到齐。
颜真卿身披血甲,亲自返京述战况,满座皆惊。
“孔鸿俊、颜季明已殉。”
“潼关彻底失守,燕军已跨渭水。”
“再有两日,便临长安。”
满室寂静,王维放下茶盏,手指颤抖。
孟浩然拱手沉声:“国难当头,陛下需果断御敌。”
岑参眉头紧锁,似在默诵出兵诗句。
杜甫早已满目血丝,咬牙切齿。
“朝廷空谈已久,若非有人尸位素餐,潼关怎会夜破?”
新入阁的王之涣冷声接道:“如今唯靠一人。”
张九龄点头:“——郭子仪。”
“他有边疆经验、兵马调度之能、众将心服,唯有他,可守长安。”
而在长安的另一侧——
青天客栈前,李白带着李逍遥、赵灵儿、李忆如、裴旻、公孙大娘、公孙离、李十二娘、陆羽悄然前往博丽神社。
神社檐角风铃作响,朱红色鸟居静静伫立在晨光中。
博丽灵梦靠在门前,看着这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