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
“殿下英明。”李林甫阴声细语,“老臣二人虽不被圣上重用,但仍愿为太子出力。”
杨国忠也俯身:“只要殿下继位,我等愿辅佐左右,还请殿下莫忘旧臣。”
李亨斜眼扫了二人一眼,淡淡道:
“放心吧。只要我继位,张九龄第一个滚蛋,你们都能回来。”
“但眼下父皇还在……且乱未及长安。”
这时,帘后走出一人,着太监官服,满面奸巧之色,正是宦官首领之一——李辅国。
他低声在李亨耳边道:“殿下,既然想继位——何不‘借刀杀敌’?”
李亨目光微动:“你有办法?”
李辅国嘴角一勾:“让潼关更快破,安禄山进长安——陛下自会驾崩,您不就……水到渠成?”
李亨低声:“你说得轻巧,潼关是国家门户。”
李辅国笑着退后一步:“正因如此,才好操作。”
不多时,另一个内宦悄悄走入,正是李亨亲信太监——程元振。
李辅国对他低语数句,程元振点头,悄然取出一只乌漆木匣,匣中装的,赫然是大唐军防布图。
李亨轻轻一拍匣子,眼神冷漠:
“送去范阳。告诉安禄山,潼关薄弱处在哪、何时换防。”
“但别太快攻进长安……要等我准备好。”
程元振鞠躬:“诺。”
转身而去,夜中穿梭。
那一刻,堂中沉寂,三人相视无语。
李林甫眯起眼睛,低声道:
“太子聪明人中之杰,老臣心悦诚服。”
夜,长安街头。
张九龄立于阁楼之上,望着一座座熄灯的民居,望着夜风中飘扬的“安”字密告传单。
他知道——敌人,不止在范阳,也在长安。
但他,绝不会退。
他低声自语:
“我既不信神佛,也不信鬼魅。”
“我只信人心未死,大唐不亡。”
天宝十四年,十月二十七日,都畿道,洛阳南郊。
黄河之北,朔风初起。整片中原大地正在迅速崩裂,一场前所未有的巨浪从北往南铺卷,下一步,便将直扑大唐东都——洛阳。
此刻,洛阳南郊的道州军营内,聚集着唐朝自开元以来最为强大的一批战力。
营帐中央,正设临时将帅会盟。
高仙芝,统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