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四年,七月十五日,长安。
日光初升,鼓声三响,百官肃立于丹凤门外,依次入朝。今日的早朝,却与往日不同。
殿中气氛凝重,杨国忠立于百官之首,神情警惕。郭子仪、高仙芝等镇边名将眉头紧锁,隐有怒色。而群臣则低声私语,四下不安。
龙椅之上,李隆基身披明黄冕服,目光深沉。他缓缓开口:
“自今日起——朕命李林甫,复任中书令,辅政理国。”
话音一落,满朝哗然!
郭子仪当即出列,拱手急言:“陛下,万万不可!李林甫昔日党羽遍布朝野,专权跋扈,重用奸佞,压制忠良,弄得满朝风声鹤唳!他一死,朝堂才稍清净,今日复用,只怕民心难安!”
高仙芝亦出列,语气刚直:“陛下,若无我等边将死战边疆,安禄山早已南下。若今日奸佞重登庙堂,臣等恐军心难稳!”
此言一出,不少将官随之点头。毕竟,当年李林甫“六部尽废,谗言专政”的恶名,在边镇将士心中早已成仇。
杨国忠脸色难看,却未吭声。表面沉默,心中却暗喜——果然,他料得不错,李林甫一现身,便引来众怒。
他甚至期待:越乱越好,陛下自然更加依赖自己。
但李隆基不怒不恼,只淡淡道:
“李林甫之才,诸位不认,朕却认。昔日他辅朕廿年,政令整肃、百官就位,虽有过激,却功亦难掩。如今安禄山势大,朕需一柄老刀,来磨磨这块硬骨。”
群臣默然,不敢再驳。
李林甫则自殿后走出,一身朝服,神态低调,未有丝毫张狂。
他跪地叩首:“臣李林甫,谢陛下不弃,愿以残年再辅大唐。”
李隆基点头示意:“平身,开始议政。”
众臣只能按下不满,各自归位。只有郭子仪与高仙芝依旧面沉如水。
而此时,殿侧,高力士凑到杨国忠耳边,低声道:
“宰相,陛下今日另有安排。”
杨国忠心中一紧,转头问:“何意?”
高力士温声笑道:“陛下虽将宰辅交给李林甫,但说了,您既曾统理唐门,如今唐门大权,便交回您手中,专责暗部之事。”
“唐门?”杨国忠一愣,随即心中一松。
虽然失去中书令之位最为可惜,但唐门这柄暗中利刃落入自己之手,未尝不是新的翻盘之机。
“老李啊老李,咱们走着瞧。”他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