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曲辞之三九
刘氏云《有所思》
朝亦有所思,暮亦有所思。
登楼望君处,蔼蔼浮云飞。
浮云遮却阳关道,向晚谁知妾怀抱。
玉井苍苔春院深,桐花落地无人扫。
幽思寄浮云,寂寞锁春院:刘氏云《有所思》赏析
在唐代诗坛的璀璨星空中,虽有诸多名家大放异彩,但也不乏像刘氏云这样,以一首佳作便在诗史中留下独特印记的诗人。其《有所思》,虽篇幅短小,却凭借细腻入微的情感和独具匠心的意象营造,在乐府诗的长河中泛起动人涟漪。
“朝亦有所思,暮亦有所思”,诗的开篇,便以一种直白而强烈的情感倾诉,将诗人内心如影随形的思念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这种朝朝暮暮、不分昼夜的思念,没有丝毫的掩饰与含蓄,如同汹涌的潮水,将诗人淹没其中。诗句看似简单重复,却通过这种质朴的表述,强化了思念的深度与广度,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这份情思的浓烈与持久,也为全诗奠定了浓郁的抒情基调 。
“登楼望君处,蔼蔼浮云飞”,场景由此转换,诗人登上高楼,极目远眺,试图寻觅心中所思念之人的踪迹。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有那霭霭飘动的浮云。浮云,在古典诗词中常象征着变幻莫测、飘忽不定,此处既暗示了诗人与所思之人之间遥远的距离和未知的阻隔,也映衬出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怅惘。登楼这一动作,本就蕴含着对远方的期盼与眺望,可眼前的浮云却阻断了视线,让这份期盼变得更加缥缈,思念也愈发深沉。
“浮云遮却阳关道,向晚谁知妾怀抱”,进一步将情感推向高潮。阳关道,在古代是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常被用来指代远行之路。浮云遮却阳关道,意味着诗人思念的人所走的道路被遮蔽,相见变得更加艰难。而“向晚”时分,本就是一天中情绪最容易低落的时候,此时的诗人,心中的思念与孤寂无人知晓,更无人能懂。“谁知妾怀抱”这一反问,饱含着深深的无奈与哀怨,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 。
最后两句“玉井苍苔春院深,桐花落地无人扫”,从室外的眺望转入室内庭院的描写。玉井、苍苔,描绘出庭院的清幽与寂静;春院深,一个“深”字,不仅写出庭院的深邃,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幽闭与孤独。桐花落地无人扫,落花本就容易引发人们对时光流逝、美好消逝的感慨,而无人清扫的桐花,更增添了一种荒芜、寂寥之感。整个庭院的景象,宛如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无人理解的思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