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佺期《芳树》:春日盛景中的情思喟叹
“何地早芳菲,宛在长门殿。夭桃色若绶,秾李光如练。啼鸟弄花疏,游蜂饮香遍。叹息春风起,飘零君不见。”这首《芳树》,传为沈佺期所作,也有一说是宋之问诗,以精巧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在寥寥数语间,构建出一幅充满生机又略带哀愁的春日图景,蕴含着对时光、美好与思念的深刻感悟。
开篇“何地早芳菲,宛在长门殿”,以疑问起笔,迅速抓住读者的好奇心,随后点明这芳菲之地正是长门殿。长门殿在古代常与寂寞、哀怨相连,汉武帝陈皇后失宠后便居住于此。此处将烂漫的春日芳景置于长门殿,形成一种奇妙的反差,既增添了场景的独特性,又隐隐为全诗埋下一抹淡淡的愁绪,让人不禁好奇,在这华丽却又孤寂的宫殿中,这方芳菲将演绎怎样的故事 。
“夭桃色若绶,秾李光如练”,诗人运用精妙的比喻,将艳丽的桃花比作丝带,繁盛的李花比作白练,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夭”字写出桃花的娇艳欲滴,“秾”字则尽显李花的繁茂。“色若绶”“光如练”,不仅展现了花朵的色泽和光泽,更从视觉上给人带来强烈的冲击,让读者仿佛能亲眼看到那绚烂夺目的桃李之花,感受到春天蓬勃的生命力 。
“啼鸟弄花疏,游蜂饮香遍”,画面从静态的花朵转向动态的生灵。啼叫的鸟儿在花丛中穿梭嬉戏,不经意间打乱了花枝的排列,让花朵的分布显得疏密有致;忙碌的游蜂四处飞舞,尽情地汲取着花香,从侧面烘托出花朵的馥郁芬芳。这两句诗动静结合,鸟的灵动、蜂的忙碌与花的娇美相互映衬,描绘出一幅充满活力的春日嬉闹图,使整个场景鲜活起来 。
然而,就在这春意盎然、热闹非凡的氛围中,诗人笔锋一转,发出“叹息春风起,飘零君不见”的感慨。春风本是带来生机与希望的象征,但在此处,却引发了诗人的叹息。随着春风的吹拂,繁花终将凋零飘落,而心中思念的那个人却未能亲眼目睹这美好的春日盛景。这两句诗情感陡然转变,从对春日美景的赞美,转向对时光易逝、美好难留和思念之人不在身边的哀伤,将诗人内心深处的惆怅与遗憾展现得淋漓尽致 。
沈佺期(约656 - 约714或715),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在律诗定型上贡献卓越 。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宫廷诗的华丽,又不乏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这首《芳树》,虽未明确创作背景,但从诗中的情感来看,或许是他在某一春日,触景生情,借长门殿的芳树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