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伍桐恍然,转身拿起那一沓子写着田契的纸,“你传话还加东西?”
村正苦着脸,“小老儿也是怕冲撞了国公爷。”
“书霁,把人都叫过来,咱们得挨家走一遍了。”伍桐转头吩咐一句,再对村正说道,“是我想当然了,蜀州丝麻丰富,我却没想过你们穿不上衣服。”
村正被架着跟在伍桐身后,只听伍桐说着话,自己回应两句,“国公爷,那种桑养蚕织丝绸的他就穿不上衣服啊。”
伍桐见这些混小子都跟了上来,就继续问道,“村正请讲。”
“织的丝绸得卖钱啊,穿一件不就少买一件吗!”村正的声音逐渐提高,“我们村子这几年都欠了几万两税了,值钱的都被拿走了,可这税一年比一年高啊。”
伍桐顿了一下,继续道,“什么税能让一个村子欠几万两,难不成把税收到一百年之后了?”
“国公爷你有所不知。”村正忽然觉得自己有力气了,能走上道了,掰着手指头数着,“前几年,说皇爷死了,县衙收了一笔税,然后又来一个皇爷,县衙又收一笔,也不知道我们州怎么了,来了一个知州,县老爷说收税,后来听说知州成相爷了,县老爷再收一次,后来是肃国公来,收一笔,要打仗收一笔,这还不算粮税,但这些就六七回了。”
“县衙的税收?”伍桐自然是见过账簿的,只不过村正方才说的这些都不在正常收税范围,县衙的账簿上自然没有。
朱书霁带着一个人走了过来,伍桐打眼认出是自己的学生之一,叫冯钺,也是个官二代,不过他爹的官职和被砍的陈石一样,是个县令,而且是个在位二十七年的县令。
冯钺快步走到伍桐身后,急声解释道,“这些都是没记录在册的,是主簿招认,在资石县下各村收税,收上来的税陈石拿四分,主簿、县尉拿两分,其他衙役共分一分。现在还没有统计全,粗略估计差不多八万两,但是在抄陈石家中发现其过得非常清贫,主簿、县尉还有吴、江两家查抄出来的银钱也就四万两。”
陈石的情况伍桐知道,小卒子为了过河拿银子搭桥,真金白银投了出去,可什么都没得到,可剩下这几个人的钱不对劲吧。
“不是很多啊。”
冯钺的脸色古怪了些,“这是现银,在这四人家中还超出了大约六万两的银行票据。”
“银行票据?”伍桐的脸色也古怪了起来,“取出来吧,按照他们的账本发还百姓。”
一行人说这话就到了村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