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剑宗门徒多百,能称得上天骄的屈指可数,但不是说只有天骄修行才成大器。
修行路多歧路,天资和天赋只是其中一道助力,贵在求道之心多坚。
蓑衣钓叟没在徒儿尘缘一事上多言,也存了旁观考校的意思。
张牧之和温仙子也猜到了钓叟深意,故而与柳鹏逸“友好分别”。
翌日。
朝霞映天,映照天边霞光异彩,连青砖灰瓦的小院也呈金碧之色。
好天色啊!
今日同金阳武馆的金馆主约好要去武馆登门拜访一番。
其实吧,张牧之还真没见识过武馆长啥样儿呢,此番有机会见识一下。
金馆主知晓后甚是高兴,热情欢迎那种,能同蓑衣钓叟那般高人言谈甚欢的书生能是普通人?
开武馆的离不了江湖人情这张大网,承蒙魏国君子看得起草莽,金馆主当然更乐于结交此等人物。
回到武馆里连忙排人打扫卫生,练武的学徒们臭汗哄哄的,着装住宿难免有些邋遢,通通用掺了花香的皂膏搓澡,武馆里外打扫得干净利落。
平日里打熬身子的练武场用清水撒了数遍,确定踩上去不会起尘才罢休。
张公子要来武馆参观,温仙子肯定也会陪着过来。
武馆里那几个不喜着上衣的肌壮汉子都被金馆主严令衣着整齐,否则馆规处治。
清塘县,金阳武馆。
金阳武馆不仅在清塘县名头响亮,在黎州也传薄名,武馆在江湖上最响当的便是金刚拳,江湖中金刚拳的拳师不少,但最“正宗”的金刚拳在金阳武馆是黎州捉刀人的共识。
也只有金阳武馆的拳师将金刚拳琢磨得精深时才有变大光头,其他那些个擅长金刚拳的拳师貌似都有头发。
而江湖人的常识都晓得金刚拳源自西方佛门,那些光头和尚喜欢玩那种“广撒佛光”的善事,一致推断金阳武馆肯定得了佛门正宗金刚拳谱,不然为嘛他们都是光头。
黎州多粮商,粮商贩粮偏爱走远路,行程遥遥肯定不安全,招揽护卫是常识,而金阳武馆的光头拳师最受欢迎。
一则,金阳武馆在清塘县有上百年了,老字号,有口碑。
二嘛,一旦招揽的护卫起异心,犯事儿,不好相与的,总是个大麻烦,招护卫还是优选有根脚的,靠谱的,金阳武馆风气好。
书生一行漫步在清塘县街口,从人声喧嚣的早市穿过,大宽手里多了几串烤鱼皮,而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