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有百年多的历史,是鱼市的话事人之一。
除却金阳武馆出名外,还有不少诸如奔雷,谭家等武馆,商贸繁荣码头的大头利益归县衙诸位官爷,剩下的小头分润给县城的几家大户,最后一点点残羹剩饭才轮到武馆们分食。
正是这一点点残羹是真正影响渔民生计的大事。
鱼市上几乎所有的鱼档都有武馆背景,一是武馆每日食材消耗很大,二嘛,从渔民手里揩油很丝滑有没有。
要是哪位渔民撞大运捕捞到一条灵鱼,既想保住财又想卖个好价,没甚人脉的渔民是不是得寄卖给鱼档。
武馆帮忙居间卖个高价,渔民得钱,鱼档得名又得利,想买灵鱼者得鱼,大家都开心。
这几个光头大汉“巡游”鱼市是在彰显自家武馆威风,金老爷子金云鹤今日稀罕了,坐着滑竿轿子来到码头转悠。
金阳武馆派驻在大惠鱼档的三师兄听信后赶忙派几个光头大汉往街上走走,免得金老爷子来到鱼市逛看时有那不三不四的不长眼的撒比蠢货言语冲撞了他老人家。
鱼市上那些混得不咋地的烂蛆嘴巴有多臭,他久在鱼市深有体会。
三师兄陈大年心里知道久不出户的师尊为嘛来码头鱼市,不是为了那条刚收来的灵鱼虎斑鳜,而是让自己盯了三年的蓑衣钓叟三日都不显身影了。
那钓叟脾气古怪,不知何年来到这码头落脚,每日就是在水边钓鱼,吃的是鱼市上最廉价最实惠的杂鱼汤,睡的是渔船蓬子,对,晚上替人看船,船家容他睡船蓬子。
金阳武馆的陈大年是馆主金老头儿最知心的徒弟,心细,做事认真,为人谦虚,同样学武没学到那种武夫的暴躁。
师父让自己盯他,又不能太显眼,还是亲自叮嘱的,不好安排别人,他只能自己来。
师尊让自己盯着,自己就盯着。
金刚拳源自极西之地的佛门大宗金刚寺,传播在魏楚民间的金刚拳是从那里出来的武僧露的,真正的金刚拳得配合佛门心法才对,筋若强弓,力比龙虎,降龙伏虎,力无不能。
武僧们故意泄露的金刚拳只是残篇,但这残篇落到民间也是罕见拳法,金阳武馆精深拳法就是金刚拳。
屈指可数的人知道金阳武馆的老馆主一瘦弱老头儿是个先天三重的武道宗师,于金刚拳造诣很深,具体多深,不清楚。
每日练罢金刚拳拳站桩结束的陈大年总要去水边慢跑,散散身上的热劲儿,刚好能瞧见那钓叟在钓鱼,一柄黄竹竿,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