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轿队”,猜测多半是扬州的盐商富户家眷出来踏青。
\n
单扬州这一片生活条件来说,所谓“康乾盛世”能沾点边,但赵安清楚这是因为扬州自古以来就是富裕地区,且因为盐业原因导致扬州周边发展较为繁荣。
\n
搁其它地方,估计就是那人皆菜色,吃康拉稀了。
\n
所以说投胎是个技术活。
\n
于百姓而言,自是投在鱼米之乡为上等。
\n
当然,这个上等也仅限于不怎么挨饿。
\n
穷的还是穷,富的还是富。
\n
在兴化县城下了公车后,赵安就买了船票回家,县城离他家所在的陈堡镇有几十里远,兴化境内多湖泊河流,百姓出行多是乘船。
\n
船是鲁讯先生笔下的那种乌逢船,就是船上有个篷子,船夫坐在后面摇桨,速度不快,胜在平稳,人在上面不会晕船。
\n
船在中途还有几处停靠点,等到陈堡的时候天早已黑了。
\n
三月的白天气温还可以,晚间却是凉的很。
\n
好在赵安年轻气血热,因此尽管穿的比较单薄却不怎么感觉冷,上岸之后活动了下筋骨,借着月光向自家屋子走去。
\n
赵家所在的庄上百姓房屋都是依湖而建,材料也是就地取材,就是用湖畔生产的芦苇作为盖房子的主体材料,说白了就是一片茅草屋,内外和的泥巴。
\n
条件好的人家早就搬到镇上去住青砖瓦房了。
\n
与其说这些百姓是农民,不如说他们是渔民更确切些。
\n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矣。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