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涉事几名官员家中都已查抄一番,所得远远补不上这巨大的差额。
\n
张敬忠心里也严重怀疑这张家小子就是在敲诈,可是刘贵那里咬死不认,他又没有什么证据,眼下府中人事又乱成一团,更加难以调查出什么头绪出来。
\n
如果将事情拖延到再由御史台出面调查,那张敬忠又要加上一个纵容下属监守自盗的罪名,若再奏闻于上,恐怕岭南也不是他此番流放的终点,估计得收拾收拾去安南了。
\n
唯今之计,只能尽快补足这些赃物。可是他已经被革职,除了这些见赃的物品之外,还有将近两千贯的差额,他也不敢再私自动用官府库物去补足。
\n
想了想为免那小子再叫嚷滋事,他只能咬牙拿自己的私己先填补上,过后再找那些贪赃的府员们催讨。
\n
张敬忠之前担任益州长史,从蜀中离职后便到河南府担任府尹,因此也是宦囊颇丰,尤其蜀锦之类的贵货数量不少。这会儿为了把赃物尽快补上,他只能着令家人收拾一些家中细软时货,自己亲自送往别馆。
\n
张岱看到两筐轻货被抄走,回来却装了满满的两大车,尤其颇多蜀锦之类的蜀中轻货,其中甚至还有他之前在南市都舍不得买的蜀锦高端的晕繝之类织物。
\n
他的脸色也客气了一些,向着张敬忠这个同姓拱手道:“输送这些俗货,使君遣徒即可,怎敢有劳亲至!”
\n
“日前府中处事不公,累及周录事家人不安,幸在张郎纠劾于上,才令乱事归正,使我无负忠良,理应来谢。日前府事混乱、库物不足,夹以别货归还赃物,还请张郎体谅。”
\n
现在诸事已成定论,张敬忠只想快速了解,别再被什么波折连累,因此面对张岱的时候也是很有礼貌,并不像输不起的李林甫那么气急败坏。
\n
张岱虽然因为这张敬忠还算识趣而感到高兴,但联想到周良之死与这一番波折,自然也不会对其有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