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孝骞才会选择卸下兵权回京,而明明那个时候,是赵孝骞最有实力的时候。
\n
赵煦是好人,赵孝骞也是。
\n
好人总是命不好,因为束缚太多,情与义,忠与孝,都成了捆绑住自己手脚的绳索。
\n
坏人不需要考虑那么多,坏人做事只为自己,抛却良心的人生,无疑是轻装上路,无拘无束。
\n
至于后来赵煦对他的猜忌,赵孝骞刚才说的是心里话,他确实能理解。
\n
这是一个皇帝的本能反应,就像一根棍子当头砸下来,任何人都会不假思索举臂格挡一样。
\n
赵煦的命不好,他短命。
\n
赵孝骞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命好不好,他只是不想做亏良心的事。
\n
“官家,不必对臣说抱歉,臣真的能理解,换了我坐在这个位子上,说不定做得更过分,官家对臣已经很仁义了。”赵孝骞轻声道。
\n
赵煦笑了笑,道:“子安不恨朕就好,这些日子朕经常在想,当初把你封到这么高的位置上,究竟是对是错,如果你仍只是曾经的楚王世子,你我的兄弟感情干干净净,不掺一点杂质,那该多好……”
\n
赵孝骞笑道:“楚王世子太不起眼,那时官家可能根本发现不了我。”
\n
“也是,想来朕还是没错的,幸好发现了你,和你的一身本事,大宋社稷才有今日的局面。”
\n
“……朕在九泉之下,见到列祖列宗,也能无愧无怍地告诉他们,朕发现了一个人才,是咱们赵家的子弟,他为赵氏基业做了很多事,他让咱们大宋扬眉吐气了,祖宗若知,一定会夸我。”
\n
赵煦说着,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