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种将军已与辽军交战了,什么叫自己看着办?子安,他们交战了啊!接下来如何安排,你这个主帅总要下几道命令吧?”
\n
赵孝骞叹了口气,这位政委好像还没从枢密院办事的思维中跳出来,更没适应眼下交战第一线的节奏。
\n
许将是枢密院副使,朝廷枢密院的办事风格赵孝骞很清楚,所有从地方上送到枢密院的奏疏公文,用句俗话来说,黄菜都凉了。
\n
枢密院从设立之时开始,吃的都是凉了的黄菜。但凡跟军事有关的消息,该发生的已经发生了,消息送到枢密院时,事情已经很严重,或者已经平息。
\n
这样的情况下,枢密院能做的只有事后找补批示,发几道行政命令下去,告诉地方该如何做。
\n
消息滞后是一个原因,朝廷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也是一个原因。
\n
但这样的风气,在前线是行不通的。至少在赵孝骞这里行不通。
\n
主帅没有身临战场,仅仅从军报的寥寥数语里是看不清战场情势全貌的。
\n
不了解的情况下,主帅乱下命令,告诉第一线的将士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叫“乱命”,也就是外行指挥内行,人命关天的战场上,主帅这么干是会出大事的。
\n
所以赵孝骞的指挥风格向来理智沉稳,自己没身处战场的情况下,具体的战术策略问题,他从来不插手,让第一线的将领临机决断。
\n
许将无法理解,在他的观念里,朝廷王师的一举一动,都必须由主帅或者更高一级的比如兵部,枢密院直接指挥,上面不指挥,下面的将士不能乱动。
\n
可以理解,毕竟大宋立国百年来都是这么干的,朝廷对军队的约束,已经到了非常严苛的地步,大宋军队战力不强,不仅仅是兵员胆魄素质的问题,朝廷对军队的提防和制约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