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要尽量想办法维持两国之友好。
……
大英帝国的使者进京,正式邀请苏曳前往伦敦,参加阿尔伯特亲王的葬礼。
于是时隔几年之后,苏曳再一次出访伦敦。
那么在葬礼上的排位就变得无比重要了。
而根据阿尔伯特亲王遗嘱,苏曳竟然排在他国元首的第一位。
这是什么意思?
现在……应该还不到时候吧。
而且论影响力,你也远不如欧洲几个列强吧。
谁都要遵守。
而且是唯一演讲的外国元首。
所以,用最后的遗嘱巩固这种关系。
饱含了情感和遗憾。
两国关系暂时没有被破坏,甚至还上升了一个台阶。
至少是缔结了某种条约。
但是阿尔伯特亲王在临死之前,还是把这个趋势给遏止了。
真是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外交家,能够穿过层层迷雾,看到本质。
接下来时间内,苏曳代表中方正式出访了欧洲的部分国家。
一场心平气和的会谈。
接下来很长时间内,他都要想办法平息这一场大败造成的负面影响。
所以两国谈判的基调是有的,那就是要和平,不要战争。
俄皇的底线是退回到《尼布楚条约》的国界线,而苏曳坚持要以现在的事实占领作为边界线。
别看沙皇曾经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但是从远东割走一百多万平方公里是天大的难事。
但是苏曳一点都不着急,这一代俄皇不行,未必下一代不行。
而且最关键的是在很长时间内,国家上升势头是不会改变的。
接下来,苏曳又和大英帝国进行了一场不太愉快的会谈,是关于日本的。
在这件事情上也注定谈不成什么结果的。
另外一场谈判,几乎称得上火星四射了。
法方一而再,再而三地叫嚣战争。
尽管谈不上完美,但这一次出访毫无疑问还是非常成功的。
但是,能多久就多久。
当然最最关键的是,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事实,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落实。
这一次是世界强国。
这当然是伟大的功绩,但是也不必很意外。
在长达一个多月的访问之后,苏曳正式离开伦敦,返回中国。
这一次出访,苏曳就没有带走大规模舰队护航了,因为国家周围海域还非常复杂,需要海军为整个国家的洋务运动保驾护航。
而苏曳乘坐的这艘客轮,也算是世界范围内最舒适,最豪华的轮船,刚刚建造完成才三年时间而已。
当然现在中国造船厂还没有能力制造这么巨大的游轮,是轮船局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