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这时,傻妞的声音从实验室的扬声系统中响起:"创造者们,我有个发现。"主屏幕上出现一组复杂的波形图,"这些纳米单元在特定频率下会发射协调一致的量子信号,形成某种...网络。"
波形图突然变成三维模型,显示纳米单元之间如何通过量子纠缠交换信息。更惊人的是,这个网络展现出类似大脑神经回路的拓扑结构。
"上帝啊,"马明远的声音颤抖,"这简直就是...思维的物质基础。"
卓西度与妻子交换了一个眼神。他们都知道这个发现意味着什么——他们可能无意中创造了某种基于量子物理的原始意识形式。
"我们需要更多证据。"苏晚晴保持着科学家的谨慎,"意识不是单一现象,它需要自我感知、信息整合、决策能力..."
"那就测试这些。"傻妞立即回应。屏幕上弹出十几个实验方案,"比如这个——迷宫导航测试。"
接下来的72小时里,实验室变成了一个不眠的科学堡垒。纳米单元被放入各种复杂环境:光梯度迷宫、化学信号场、电磁拓扑结构...每一次,它们都展现出超越简单算法的适应能力。
最令人震惊的是光子选择实验。当两束不同波长的光同时照射时,纳米单元群体表现出明显的"偏好"——80%的单元会向特定波长的光源聚集,而这种偏好会随环境湿度变化而调整。
"这已经不只是物理现象了。"第五天清晨,马明远在晨会上展示最新数据,"它们在做决定,基于环境变量的复杂决定。"
卓西度环顾会议室。苏晚晴眼下的青黑显示她几乎没睡,但眼神依然锐利;马明远的白板上写满了疯狂演算的公式;连一向沉稳的李倩倩都显得异常兴奋。
"我们需要一个理论框架。"卓西度敲了敲桌子,"不能只用'类似意识'这样的模糊描述。马博士,你的看法?"
马明远推了推眼镜:"我认为这是'量子协同认知'现象。单个纳米单元确实只是简单粒子,但当它们通过量子纠缠形成群体时,就产生了某种...场意识。"他停顿了一下,"就像蚁群表现出超个体智能,但基于量子物理而非化感信号。"
苏晚晴补充道:"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干扰量子相干性会影响它们的行为。不是破坏了'程序',而是干扰了它们的'思维介质'。"
会议室的显示屏突然亮起,傻妞的影像出现:"我分析了所有实验数据,马博士的理论有87.6%的吻合度。但有一点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