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时,卓西度注意到这里的建筑低调而实用,与硅谷的科技公司风格迥异。
---
谈判室内,ASML的财务总监汉斯·范德维尔将一份厚厚的文件夹推过桌面。"卓先生,这是我们近三年的财务报表和未来五年的技术研发预算。"
卓西度接过文件,快速浏览着关键数据。1990年,这家荷兰光刻机厂商的年营收仅2.3亿美元,却投入了5800万美元在研发上,其中近40%用于极紫外光刻(EUV)的预研。他注意到公司现金流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为负。
"汉斯,你们需要多少资金才能完成EUV的概念验证?"卓西度将文件递给身旁的苏晚晴。
"至少8000万美元,"ASML的CTO马丁·范登布林克插话道,"而且需要持续投入3-5年。飞利浦和ASM国际已经不愿意继续注资了。"
苏晚晴突然指着文件中的一页:"这个光学系统设计有问题。多层膜反射镜在13.5nm波长的损耗率太高了。"她流利地说出一串专业术语,引得范登布林克惊讶地挑眉。
"苏博士说得对,"这位荷兰技术专家承认道,"这正是我们卡脖子的地方。"
谈判进入第二天,焦点转向收购细节。卓西度团队提出了两种方案:一是全资收购,报价1.8亿美元;二是控股收购,以1.2亿美元获得67%股权,保留现有股东部分权益。
"我们需要保留核心团队至少三年,"卓西度敲着桌面强调,"特别是EUV项目组。我可以承诺每年不低于营收15%的研发投入。"
ASML的CEO皮特·温尼克沉吟片刻:"飞利浦持有我们31%的股份,他们更倾向于第二种方案。但我们需要增加员工持股计划。"
第三天早晨,谈判出现转机。苏晚晴通宵研究技术文档后,提出了一个创新的光学设计方案。"如果采用这种钼硅多层膜结构,"她在白板上画出示意图,"配合我们开发的等离子体光源,理论上可以将EUV的光通量提高40%。"
范登布林克激动地站起来:"这解决了我们最大的瓶颈!苏博士,你愿意加入技术顾问委员会吗?"
技术突破成为压垮谈判僵局的最后一根稻草。下午三点,双方达成最终协议:
1. 卓氏集团以1.25亿美元收购ASML 70%股权
2. 飞利浦保留18%股份,ASM国际保留7%
3. 设立员工持股平台,授予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