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抢先道:"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但卓哥,这钱干干净净!林技术员有批文,是正规渠道的残次品处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残次品也需要完税证明。"卓西度严肃地说,"伟明,我们要做长久生意,不能碰灰色地带。"
陈伟明不服气地嘟囔:"深圳谁不做点副业...光靠卖粉,什么时候能发财..."
两人第一次不欢而散。当晚,卓西度独自在店里核算资金。扣除必要流动资金,他们最多能拿出2800元,还差一半。正发愁时,他想起韦国强那份贫困生名单。
"一定还有其他办法..."卓西度喃喃自语。
第二天一早,卓西度去了刚成立的深圳特区招商银行。凭借工商局的奖状和香江酒家的合作意向书,他竟然成功贷到了2000元,年利率12%。这在1983年堪称"奇迹"——大多数个体户根本不可能从银行贷到款。
回店路上,卓西度拐进邮局,给韦国强汇了300元,附言"贫困生助学金"。这是他前世想做却一直没做的事——资助那些像年轻时的韦国强一样,出身贫寒却渴望读书的孩子。
接下来的两周,卓西度像陀螺一样忙碌:租厂房、买设备、招聘员工...同时还要维持三家店的正常运营。陈伟明负责新员工培训,把卓西度编写的《操作手册》背得滚瓜烂熟。
"卓哥,你朋友来信了。"一天晚上打烊后,陈伟明递过一个信封。
韦国强的字迹依旧工整有力。信中说,伯母已出院,学生们用上了新器材,成绩有明显提高。随信附上二十个学生的感谢信,歪歪扭扭的字迹里满是童真。
卓西度特意注意到,韦国强只字未提钱的事,却在信封里退回了两百元,附言"基金已够用,不必再汇"。这典型的韦国强作风让他既感动又无奈。
"你朋友真怪。"陈伟明瞄了眼信,"给钱还不要?"
"他是老师,有他的原则。"卓西度小心地折好信,"对了,明天我去看厂房,你盯一下店里。"
陈伟明欲言又止,最终点点头走了。卓西度感觉他最近有些奇怪,经常早出晚归,腰间BB机响个不停。有次还看到他跟几个穿喇叭裤的年轻人在门口窃窃私语,见他过来就散开了。
中央厨房选址在罗湖工业区一间旧仓库,月租80元。卓西度签完合同,顺路去香江酒家见林经理,讨论合作细节。
"卓老板,你们的发展速度令人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