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还有一张黑白照片——父母站在老屋前,身后是刚收完稻谷的田地。父亲穿着那件穿了十年的中山装,母亲手里拿着他寄回去的羊毛围巾。
信中说,寄回的钱收到了,村里人都羡慕他们在特区工作的儿子。父亲用朴实的语言叮嘱他"办公室工作"要勤快,别给领导添麻烦。卓西度鼻子一酸——前世直到父亲去世,他都没能让老人家享过一天福。
"你爸妈知道你是卖粉的?"陈伟明好奇地问。
卓西度摇摇头。在前世记忆中,农村老一辈对"个体户"仍有偏见,认为是不务正业。"我说在政府办公室工作。"
"都一样。"陈伟明不以为然,"对了,林技术员又来找我,说那批电子表降价了,两元五一个..."
"说了不做。"卓西度打断他,"明天你去东门市场看看牛肉价格,新品需要稳定的肉源。"
陈伟明撇撇嘴走了。卓西度继续研究菜单,却发现自己写错了一个字——把"云吞"写成了"馄饨"。前世在香港访学时,他专门研究过这两种小吃的区别:云吞皮薄馅大,馄饨皮稍厚,汤底也不同。
"细节决定成败。"他喃喃自语,重新抄写菜单。
......
香江酒家的会议室里,冷气开得很足。卓西度不自然地扯了扯西装领口——这套衣服买小了,领子勒得他呼吸困难。围坐在椭圆形会议桌边的二十多人中,他是最年轻的一个,也是唯一的个体户。
"下面请市商业局的王处长讲话。"主持人话音刚落,一个方脸中年男人站了起来。
"同志们,特区建设三年多来,餐饮服务业发展迅速,但仍不能满足需求。"王处长的声音洪亮,"中央领导指出,特区要'先行一步',我们计划在年底前发放一批私营餐饮执照..."
卓西度飞快地记录着。在前世,1984年初深圳确实出台政策鼓励私营餐饮,第一批拿到执照的都发了财。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自由讨论时,卓西度鼓起勇气举手:"请问个体户申请执照需要什么条件?"
会议室突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转头看着这个陌生的年轻人。王处长扶了扶眼镜:"你是..."
"卓西度,人民南路'八桂风味'的负责人。"他尽量使自己的声音不发抖,"大学毕业生。"
"大学生个体户?好!"王处长眼睛一亮,"我们正需要你们这样的知识青年投身第三产业。条件嘛,固定经营场所、卫生达标、依法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