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陪老友,两人在煤油灯下整夜喝酒,韦国强反复说着一句话:"要是有钱早点送妈去县医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县医院比卓西度想象的还要简陋。斑驳的墙壁上贴着"救死扶伤"的标语,走廊里挤满了病人和家属。韦国强跑去办手续,卓西度则守在急诊室外的长椅上。邻座一个抱着孩子的农妇好奇地问:"同志,你是韦老师亲戚?"
"大学同学。"
"韦老师人好啊。"农妇压低声音,"我家娃在子弟学校读书,交不起学费,韦老师偷偷垫上的。听说他为了给老娘治病,把手表都卖了..."
卓西度心头一震。他记得那块表——大学毕业时韦国强用第一个月工资买的宝石花牌,当时还得意地给大家展示过。
手续办完,韦母被安排进六人间的病房。医生看过从深圳带来的药,惊讶地问:"进口的?县里都没有。继续用这个,加上我们的治疗,应该能控制住。"
安顿好韦母,已是深夜。医院走廊的长椅上,卓西度和韦国强并排坐着,谁也不想离开。
"饿了吧?"卓西度打破沉默,从行李里掏出几个深圳带的法式小面包,"尝尝,特区买的。"
韦国强机械地接过,咬了一口,突然哽咽:"妈这辈子...连这种面包都没吃过..."
卓西度不知如何安慰。前世的韦母直到去世都没离开过灵县,最远只去过地区所在的玉林市。
"西度,为什么?"韦国强突然抬头,眼睛通红,"为什么你能狠心放弃国家分配?你知道多少人羡慕我们吗?大学生,干部身份,铁饭碗..."
"因为我看到了未来。"卓西度轻声说,"国强,计划经济正在解体,未来是商品经济的时代。在深圳,一个普通工人月薪能到200元,是我们的五倍..."
"钱钱钱!你就知道钱!"韦国强猛地站起来,"子弟学校五十多个孩子等着我,农场职工把孩子交给我们这些老师,是希望他们改变命运!"
卓西度想起前世韦国强教过的学生——有考上大学的,有当上技术员的,确实改变了命运。但韦国强自己的命运呢?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我没说你错。"卓西度尽量平静,"只是希望你能对自己好一点。伯母的病需要长期治疗,子弟学校的工资够吗?"
韦国强像被戳中痛处,颓然坐回长椅:"场里答应预支三个月工资...我会想办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