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零七分,卓西度在生物钟的召唤下准时醒来。窗外还沉在浓墨般的夜色中,只有远处工地的探照灯刺破黑暗,像一把光剑悬在城市上空。
他轻手轻脚地起床,生怕惊醒隔壁屋的陈伟明。昨晚他们盘账到深夜,三个销售点加起来卖了286碗粉,净利润51元——这是开业以来的最高纪录。陈伟明兴奋得非要开瓶白酒庆祝,结果喝得酩酊大醉。
煤油灯点亮后,卓西度从枕头下摸出账本,在昨日那一栏郑重写下"51.00"。这个数字让他指尖微微发颤。在前世,他直到三十岁评上副教授,月薪才突破五十元大关。而现在,一天就赚到了。
账本前面的页面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开支:铝锅5元、米粉0.1元/斤、猪骨0.3元/斤......每一笔都精确到分。这是前世做研究养成的习惯,如今用在生意上竟如此得心应手。
厨房里,两个广西小妹阿秀和阿萍已经起来了,正蹲在井边洗菜。见卓西度进来,阿秀慌忙站起来,湿手在围裙上擦了擦:"卓哥,今天这么早?"
"多备些料,老张那边复工了。"卓西度系上围裙,开始熬制汤底。自从生意扩大后,他很少亲自动手,但骨头汤的配方始终自己掌握。这是前世农场食堂老师傅的秘诀:在汤里加一小块陈皮和两粒丁香,能去腥增香。
大锅里的水开始冒泡时,陈伟明揉着眼睛进来了,身上还带着酒气:"几点了?你怎么不叫我..."
"还早,你去检查下三个点的食材配送。"卓西度头也不抬地撇着汤沫,"对了,工业区那边今天开始送新菜单,别忘了。"
陈伟明咕咚咕咚灌了半瓢凉水,突然想起什么:"差点忘了!昨晚林技术员说,电子厂有一批残次品电子表要处理,三块钱一个,问我们要不要。"
卓西度手中的长勺顿了顿。前世记忆中,1983年底会严打走私电子产品,不少小商贩因此入狱。"不要碰。现在餐饮生意稳定,别节外生枝。"
"你就是太保守。"陈伟明撇撇嘴,还是老老实实去准备配送了。
天蒙蒙亮时,第一批汤底已经熬好。卓西度尝了尝味道,又加了一撮盐。前世做教授时,他曾在论文中论述过"味觉经济学"——不同收入群体对食物价格的敏感度差异。现在他将其应用在实践中:工地工人偏好重油重盐,而工厂女工喜欢清淡些的,外资白领则愿意为"特色风味"多付钱。
"卓哥,出事了!"阿萍慌慌张张跑进来,"工商所的人在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