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掐灭烟头迎上来:"今天多要十碗,新来了几个四川佬,能吃得很。"
"没问题。"卓西度放下担子,活动着酸痛的肩膀,"张哥,月底能结账吗?"包餐是记账的,一周一结,但最近工地资金似乎有点紧张。
老张拍拍鼓鼓的腰包:"港商昨天刚付了进度款,今天下班就给你。"他压低声音,"晚上有空不?我搞到两瓶五粮液,一起喝点?"
卓西度正要回答,突然听到一声清脆的"卓哥"。转头看见陈伟明穿着不合身的西装站在路边,手里拎着个黑色塑料袋。
"你怎么来了?"卓西度惊讶地问。
陈伟明晃了晃袋子:"给你送好东西。"他凑近打开袋子,里面是几块电子表,"最新款,香港来的,成本价给你。"
阳光下,电子表的液晶屏闪烁着未来感的光芒。卓西度拿起一块端详,表面印着"MADE IN HONG KONG"的字样。前世记忆中,这种表在内地能卖到三十元以上。
"多少钱?"
"五块一个,卖十五不成问题。"陈伟明眨眨眼,"比你卖粉轻松多了。"
卓西度摇摇头:"我还是专心做饮食吧。"虽然利润诱人,但他清楚记得1984年严打走私时多少人因此入狱。
陈伟明不以为意地耸耸肩:"随你。对了,晚上有个潮汕老乡聚会,带你去认识些人?在深圳,人脉比钱重要。"
卓西度正要答应,突然想起什么:"今晚约了张哥喝酒..."
"那就一起!"老张不知何时凑了过来,眼睛盯着陈伟明手里的电子表,"小兄弟,这表能便宜点吗?"
三人约好晚上见面后,卓西度开始忙碌起来。工人们陆续来吃早餐,他熟练地烫粉、加汤、收钱。新来的四川工人果然能吃,有个小伙子连吃三碗,最后用浓重的川音评价:"比我们老家的肥肠粉差点意思,但在深圳算不错咯!"
这句话给了卓西度灵感。中午收摊后,他特意去了东门市场,找卖香料的摊主买了些花椒和豆瓣酱。回到出租屋,他用猪油炒香花椒和豆瓣酱,加入高汤熬制成麻辣汤底,又切了些便宜的猪血和豆芽作配料。
下午出摊时,他挂出新招牌:"四川麻辣粉 0.25元/碗"。果然吸引了不少四川籍工人。天黑前,准备的麻辣粉全部卖完,算上早餐收入,今天营业额突破了30元,净利润达到惊人的12元——相当于农场教师近三分之一的月工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