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帆风顺,阻力很大,但是凭借着徐灏超强的威望,和手里的刀把子,还有百姓的支持,虽然艰难还是一点点推行了下去。
十月的时候,徐灏给长安的京兆尹王彦超写了一封信,试探了一番,王彦超态度暧昧,既不说服从,也不说反对,只是一堆客气话,来回打太极。
不过他这个态度,就已经很不错了,最起码没有公开做忠臣。
其实就算王彦超不从也没用,长安残破,兵不满万,更重要的事,延州发展得太好了,不断有关中百姓举家搬迁,王彦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双方就这样暧昧着。
时间进入了十二月,天气越发寒冷,却迟迟不下雪。
那个日子越来越近,徐灏干脆就住在了军中,彰武军朔方军外松内紧,所有人取消休假、扩军、收集辎重,做好一切准备。
延州和大梁之间,信使不断,源源而来的情报,显示着“大事”就在眼前了。
这半年的时间里,赵匡胤身在宋州,遥控指挥,完成了他的部署,看看禁军的人事安排就能看出来。
殿前亲军都点检:赵匡胤
副都点检:慕容延钊
都指挥使:石守信
都虞侯:王审琦
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都指挥原是李重进,被赶到扬州去了)
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
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
殿前、侍卫亲军,共计十五万精锐禁军,全被赵匡胤掌握住了,加上其他听他话的节度使,就有了二十万左右的兵力,足够和徐灏掰掰手腕了。
十二月十五日,赵匡胤以皇帝的名义,向徐灏索要战马,这也是在试图。
徐灏回信说可以给,但是需要赵匡胤来长安自取。
两人睁大眼睛,隔空恶狠狠的瞪着对方。
十二月二十日,徐灏在延州召开了关门军议。
在座的有孟浮生、曹彬、高怀德、潘美、刘明德、野利桐、萧珀等军方人员,赵普、薛正等内政官员,还有梁朝辉、司全忠等新兴的工商资本,皆是徐灏的心腹。
大家每个人都是兴致勃勃,因为他们知道徐灏要做什么,一旦成功,就是开国元勋,封侯拜相不在话下。
墙上挂着巨幅中原地图,孟浮生手持小木棍,指指点点,首先介绍了一下现在局势。
“朝廷精兵皆在大梁,我军若出潼关,我们预计主要战场在洛阳府左近,理由有二”
“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