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如今诸镇文册尚未送抵洛阳,但若是以会昌年间诸镇所奏图籍情况来看,朝廷每年在河北所能征收的赋税折色为二百七十万贯左右。”
\n
封邦彦话音落下,堂内群臣纷纷点头,刘瞻更是补充道:
\n
“诸镇奏表朝廷的图籍,肯定有所隐藏,厘清河北人口、土地是件耗费精力与时间的事情,起码需要一两年才能厘清。”
\n
“不过以朝廷新政后的税额,河北道肯定能征得不低于三百万贯的税额。”
\n
刘瞻已经按照比较保守的情况来说了,刘继隆制定的税额,比河北各镇所定税额要低出一半。
\n
河北诸镇零零总总加起来,常备最少十八万兵马,若是连六百万贯税都收不上来,那也不可能维持那么多兵马。
\n
如今刘继隆将诸镇荡平,只剩下个成德,等成德荡平后,即便再增加数万兵马,也不会影响到河北道财政结余的结果。
\n
“若是有三百万贯赋税,河北道的兵马还是得酌情再增加些许。”
\n
“确实,三万五千兵马着实太少了,河北道不比其他地方,北边的奚人和契丹人并不好对付,还需要协助河东道防备鞑靼入寇。”
\n
“若有三百万税额,兴许可以增兵至七万,不过河北、河东的百姓不可用,恐怕得从关西募兵。”
\n
“关西的募兵,军饷似乎不低,河北道能应付过来吗?”
\n
“实在不行便削减些兵额,但始终要增加些,三万五千确实太少了。”
\n
刘瞻、萧沟、封邦彦、张淮澄等人纷纷讨论着河北地的情况。
\n
他们也十分防备关东兵马,毕竟两淮及河北、河东的募兵风气确实不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