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说道:“这几日末将南下,也曾派塘骑留意过各城乡村的水井,水井的水位几乎都在下降。”
\n
“这大旱持续多年,今年恐怕……”
\n
曹茂没有继续说下去,刘继隆自然知道他想说什么。
\n
“旱情应该会继续,敕令秦岭淮河以北的诸州县,征募民夫掘井,以耕地百亩为界,每百亩掘井一口。”
\n
“此外,重新修葺河渠堰堤,修建翻转水车和大水车,保证今年能顺利秋收。”
\n
“衙门所征民夫,以两都为每日工价二十钱,其余地方每日十钱。”
\n
“是!”曹茂连忙应下,刘继隆则是远眺起了远方刚刚种下不到一个月的粟苗。
\n
眼下已经是小满,小麦顶多还有半个月就能收获,可粟米却需要到八九月份才能收获。
\n
按照过去近十年的旱情推算,最难熬的无疑是五月中旬到七月中旬。
\n
这两个多月本该是雨季雨水充沛的时候,但这些年来却鲜少下雨。
\n
对此,刘继隆并没有感觉到意外,毕竟大部分朝廷末年,都会被卷入“冰后期气候”。
\n
在冰后期气候中,王朝强盛于温暖期,而温暖期结束后便是寒冷期。
\n
寒冷期导致季风紊乱,最大的特点就是北方持续干旱,南方持续洪涝,世界整体趋势都是在走向寒冷。
\n
正因如此,唐代东北的渤海国可以在河谷种植水稻,而明清却在辽东种植小麦高粱都困难。
\n
好在刘继隆来的时期还算不错,尽管相比较初唐和盛唐来说,如今已经算是寒冷期,但情况也比明清要好很多了。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