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8年5月26日,贵州的清晨被第一缕阳光温柔地唤醒,宁静的乡村乡镇里,消息却如春风般迅速传开——沈浩然投资的大项目正在火热建设,需要大量工人,工资待遇优厚,还提供培训机会。这消息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在乡村中激起层层涟漪。
“你听说了吗?隔壁村的李二娃去面试塔吊工,人家说培训完每个月能拿三万到四万呢!”村里的王婶一大早就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和邻居们分享着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真的假的?这么多!那咱村里年轻力壮的可都有盼头了,不用再出去打工,在自家门口就能挣大钱。”张大爷激动地接过话茬,脸上满是期待。
很快,这个消息就传遍了各个村落,村民们纷纷奔走相告。一时间,村委会办公室门口挤满了前来询问的村民。村支书老李忙得焦头烂额,但脸上却洋溢着喜悦:“大家别急,一个个来。这是个好机会,只要大家愿意学,接受培训,都有机会进工地干活。”
此时,沈浩然投资项目的人力资源部门也接到了大量咨询电话。负责人赵强一边忙着接听电话,一边安排工作人员准备资料,应对即将到来的报名热潮。“这次报名人数肯定不少,我们得做好充分准备,确保每一个符合条件的村民都能得到公平的机会。”赵强对团队成员说道。
在乡村的各个角落,年轻人开始踊跃报名。陈刚是村里的一名年轻小伙,原本在外地的工厂打工,工作辛苦不说,工资也不高,还常年不能回家。听到这个消息后,他第一时间就来到村委会报名:“支书,我想报名木工,我以前学过点手艺,就盼着能在家门口找个好工作,照顾家里。”老李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小子,有上进心,好好干,肯定行!”
报名结束后,培训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项目方专门聘请了经验丰富的专业讲师,来到乡村为村民们进行培训。培训场地就设在村里的小学操场上,临时搭建的讲台和摆放整齐的桌椅,充满了求知的氛围。
木工培训课上,讲师拿着工具,详细地讲解着各种木工技巧:“大家看,这是最基础的榫卯结构,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保证精度,这样做出来的活儿才牢固……”村民们聚精会神地听着,眼睛一刻也不敢离开讲师的示范动作。陈刚学得格外认真,手中的笔不停地在本子上记录着重点,还不时提出问题。
塔吊工的培训则在另一个场地进行。专业的塔吊司机坐在模拟驾驶舱里,通过大屏幕向学员们展示操作流程:“启动前,一定要检查各个部件是否正常,操作过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