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他的博士论文。
\n
是的,和他以前的风格都完全不同,他的博士论文选题是玉米,而且选择的改良方向并不是口感和营养价值,而是产量和抗逆性。
\n
产量自然不需要解释,所谓抗逆性,其实就是指的作物应对环境变化和灾害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也就是抗逆性越强。
\n
为了避免自己的能力对品种培育的影响,整个杂交和实验的过程刘星泽全程没有亲自参与,而是通过视频等方式指导其他人帮他操作,连种子他都完全没有碰过,数据全部由别人汇总到他这里。
\n
这其中当然有很多的不方便,但也没办法,以刘星泽开挂的被动能力,他自己种的话,数据是完全不客观的。
\n
如果他种出来的玉米种子播种之后能完全保持住这些性能那也没问题,但实际上性能在离开他之后肯定会出现大幅度的退化,所以他只能外包,这还是他第一次觉得自己的能力也有点麻烦。
\n
第220章 泽玉
\n
作为世界三大主粮之一, 玉米和另外两个主粮小麦、水稻都不同,小麦和水稻是c3作物,而玉米则是c4作物。(此处3和4应为下标, 但我打不出来。)
\n
这里所说的碳3作物和碳4作物, 实际上指的是光合作用中, 二氧化碳的初产物是含有三个碳原子的化合物还是还有四个碳原子的化合物, 顾名思义就知道, 反应初产物是含有三个碳原子化学物的就是碳3作物,含有四个碳原子的就是碳4作物。
\n
和碳3作物比起来,碳4作物对二氧化碳的利用率更高,生长能力更强, 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也更低。
\n
或者换一种更直白的说法,碳4作物对能量的转化和利用效率更高,玉米作为碳4作物也有这样的优势。\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