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十万两,相比于治河的整体支出,简直是杯水车薪。到底有何办法,能不让朝廷出一文一毫,就能完成黄河改道呢?”
\n
“无他,赚银子补贴尔!”
\n
张延龄回道,“其实我赚钱的计划有很多,今年皇宫的纺织厂会扩建,不但要在京师之地织布,还会往南京发展批工坊,顺带湖广、四川等地,也会适当增加一些织机,都是以皇家的名义开设的纺织厂。”
\n
怀恩问道:“为何不能是民间商贾来开设呢?”
\n
张延龄笑道:“纺织机这东西,技术才是核心,最好刚开始这段时间,领先于这个时代的器械不要流落于民间。藏富于国固然不好,不过眼下这时候,让宫里边多赚些银子,朝廷销上会更方便快捷些,毕竟陛下可是个节俭,且不顾私利之人,集中力量才能办大事嘛!”
\n
“嗯。”
\n
怀恩认真想了想,颔首认可。
\n
这要换作成化朝时,皇宫里突然靠织布赚回这么多银子,朱见深非得大特,去搞各种铺张浪费的东西不可,绝对一两银子都不会用在朝廷正事上。
\n
但眼下朱祐樘当家,情况就不一样了。
\n
要是以朝廷为主导织布,任用各级官员管理,所得银子名义上进了府库,但不知有多少会流落到私人腰包中。
\n
就算进了朝廷府库,皇帝推行一些政策,也无法随意调配这些额外赚取的银子,甚至放到府库里,回头莫名其妙少了或没了。
\n
但要是由大公无私的皇帝亲自来掌控这部分钱财的话,那就会带来极大的便利,给皇帝施政提供最大的帮助。
\n
张延龄道:“再之后就是开矿了。西山的煤矿开采已见初步成效,现在不但徽州商贾要承包,就连晋商也想参与其中,因为这次开矿乃是朝廷主持,任何人都有资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