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按照这样的观点来看待问题,那么诸如道德文明之类的精神养分品,便能够极其精准地被定位为后天通过激励和培养所形成的教育成果。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后天的引导和塑造,人类才能够逐渐抑制住内心中那份天然的邪恶冲动,学会以善良、正直和宽容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困难。因此,人们将那些深藏于人性之中、引发罪恶行为的道德根源称作天赋的罪人,并赋予其另一个称谓——“原罪”。如此一来,我们便能理解为何道德规范和个人修养必须通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来塑造,然而犯罪这类行径却无需经过任何教导就能自然而然地发生。同样的道理,“虚荣心”这种情感仿佛与生俱来般存在于人们内心深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强烈。不妨仔细观察一下吧!当那层虚伪的善良面纱被无情揭开时,隐藏在其下的人们真实面容所展现出的竟是如此功利且令人恐惧的一面!不知大家是否有所察觉,历经岁月的洗礼,我们的身高未曾有显着的提升,每月所得的工资依然微薄,姣好的容貌也并未因时间的推移而增色几分,就连快乐的感受都未能有所增加。可是,反观那颗膨胀得如同气球一般的虚荣心,它生长的速度简直比脸上新增的皱纹还要迅速;还有那些自私自利与冷酷无情的特质,它们蔓延滋长的速度甚至超过了病魔侵蚀身体的步伐;更不用说那些如汹涌澎湃的海浪般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负面能量和糟糕情绪,它们正以几何级数裂变式的方式疯狂增长着。在这个世界里,恶人肆意妄为却毫不自知自省,而行善之人却终日沉浸在自我怀疑和自卑的阴影之下。这究竟是怎样一番情形呢?当今社会为何会如此快速地发生这般巨大的变化呀?
究竟什么样的人才会热衷于利用民众的虚荣心呢?答案毫无疑问便是那些唯利是图的商人们。正是由于民众那难以抑制的虚荣心、强大的购买力,再加上商人们无休止地追逐利益,才共同造就了每年节节攀升的 GDP 数值。然而,不得不承认,有时候罪恶的萌芽源自于深藏在人类内心深处的原罪,但更多情况下,虚荣心却成为了孕育罪恶的温床。那些胆敢违法犯罪之人,他们的心早已被冷漠与无情所占据,又怎会对他人怀有丝毫的同情之心呢?同样地,对于这些犯下罪行的恶徒们而言,自责和自我批判这种事情根本就不可能发生在他们身上。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更善于自我批评和反省呢?往往是那些具有讨好型人格特征的人,还有那些饱受抑郁症折磨却依旧心地善良的人们。这类人群总是习惯性地将责任归咎到自己身上,无论遇到何种情况,都会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