衷。生理上,男人与女人的大脑运行机制与构造,就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所以对于爱情,男人与女人的思维、反应以及逻辑思想,都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这种和而不同,仿佛是天下大同的分子微粒,它们如同积少成多的沙砾,积土成山的泥土,缓慢地堆砌出社会中人们的群像面孔。以梦为马,追逐那无尽的星辰。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子遂之亲之待,非子欲亲之待。犹如失恋之人,无人可爱,便去爱自己的祖国;恰似空虚之人,缺乏爱情与动力,就去热爱实现人生价值的梦想。人终究要爱着某人或某物,即便不能爱人,也要自爱,要有梦想,要有初心,要在世故庸俗的世界中为梦想而活。毕竟,梦想是那温暖的外衣,包裹着人们,使他们不必直面那赤裸裸、棘手且冷酷的人性问题。那些怀揣梦想的灵魂,需要安慰自己那烦躁而庸俗的色身。好人会抑郁,只因他们会自责,只因他们温柔善良,才会觉得自己不够好。所以,那些内心黑暗的人是不会抑郁的,他们的心灵早已被冷漠和自私所占据。所有的罪恶犹如毒藤,支撑着坏人在罪恶的深渊中越陷越深,而抑郁与自责却如影随形,只留给善良的人。羞愧与自责仿佛是善良人的专属徽章,坏人则对自己的罪恶毫无羞愧与自责之情。就像许多宗教的开场白都以感恩与忏悔为主题,忏悔和觉醒恰似善良之人必备的品质。然而,这究竟是为何?为何每日在忏悔与觉醒中苏醒的人们,却依然被郁闷与悲伤的情绪所笼罩?只因为这个世界的主导价值观已然偏离了善恶批判的准星。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无数善良的人在努力与罪恶抗衡,寻求平衡与和解。避免自责的情绪,就如同与世界的不公平握手言和;远离抑郁与自责,就需要在情绪和心理上与整个世界达成和解。要明白,不公平就如同家常便饭,已成为规则的一部分。地球本就崎岖不平,所以艺术创作的天马行空,同时也映照出生活中那觊觎一角的窥探。
什么是长大以后?长大以后宛如“马蹄远去,温柔渐逝”,又如“黑暗中跌倒,恐惧如影随形”,恰似“只能奋力奔跑,前方路途茫茫”,然而不经意间,岁月如流,催人衰老!而且长大了以后却惊觉,善良之人的喘息都似是自责与局促的交响乐,教会教导信徒每日忏悔与祈祷,可监狱却被罪恶填满,社会上善良的小白兔如惊弓之鸟般惴惴不安地活着,仿佛那些遥远的天堂如同繁星点点,人们离世后会登上哪颗星星呢?或许抑郁源自对长大的抗拒,晚熟的缘由何在?摒弃善意如同催熟的果实,而像孩童般富有同情心和善良博爱的性格则是晚熟的花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