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的种种安排,各个条件都一举说出,希望能趁热打铁,坚定洛人豪的信心。
洛人豪没有认真听毛轩后面的话,“于文正”三个字却呲溜一声钻进了他的耳朵里。只因此人名气太大,真正做到了举国皆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朝廷中最出名的官员只有两个:一个是权势滔天的严蕃,另一个便是于文正。
严蕃出名不难理解,此人受皇帝宠幸,一手遮天,政令文书无不出于其手,满朝文武大都是其爪牙,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样一个权臣,往往是说一不二的,可偏偏有一个人,敢和他对着干,那便是于文正。
于文正少年入仕,历经两朝,几经宦海浮沉,却初心不改,直言不讳,刚正不阿,是一个连严蕃都要忌惮三分的人物。
正因如此,此人颇有名望,庙堂江湖无人没有听说过此人的故事。
洛人豪当初上山落草,只是因为杀人避祸,没成想人越聚越多,竟逐渐成势。但他心中清楚,若一味与朝廷对抗,等待他和弟兄们的道路只有灭亡一途。
所以,招安对于他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可是,他又信不过西南的官员,朱昊祖身为西南守将,世袭平南王爵位,却招揽倭寇入军,并放任无量军以养寇自重,置西南百姓于水火之中,更甚者,居然有杀良冒功之举。
西南有大将如此,治下官员必然蛇鼠一窝,好不到哪里去。
这些年,洛人豪率领天道军驰骋西南,多次与朱昊祖的官军交锋。
这些官军,除了朱昊祖的一千亲兵,其他都是新近招募的地痞流氓、无业流民乃至溃败至此的倭寇海匪,素质良莠不齐,战斗力与老百姓组成的天道军也差不了多少,但胜在人多。
一直以来,天道军都被官军追着屁股打,损失惨重,但与此同时,西南百姓又源源不断加入天道军,一茬接着一茬的换人。
反观那无量军,却像被官军忽略了一般,烧杀抢掠之后全然无事,还动不动从背后阴天道军一把,将士们在前线对峙官军,家属营却被无量军偷袭,损失惨重。
洛人豪所以没有主动招安,一是信不过朝廷官员,二是要寻无量军报仇雪恨。
而当他从毛轩口中得知于文正来此,且雄关边军支援两个消息之后,便知道抵抗非长久之计,此刻,正是招安的好时机。
简单说,洛人豪心动了。
可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