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曳的灯笼在帐篷内投下斑驳的光影,映照着刘协略显疲惫但坚毅的面庞。
修路,是他心中构筑的新汉朝宏伟蓝图的关键一笔,但现实的阻力却如影随形,让他感到一丝沉重。
“伯温,”刘协打破了帐内的沉默,声音低沉而有力,“修路之事,朕意已决,但山川险峻,民心难测,如何才能顺利推进?”
刘伯温早有准备,从袖中取出一卷羊皮地图,缓缓展开在刘协面前。
“陛下请看,”刘伯温指着地图上蜿蜒曲折的线条,“臣已对预设道路区域的地形进行了勘察,并规划了数条线路。这条线路,虽路程稍远,却避开了大部分险峻山势,可减少施工难度;而这条线路,虽需开凿山石,但可连接多个重要城镇,有利于日后商贸往来……”
刘协的目光在地图上逡巡,手指不时轻点,仿佛在丈量着未来的道路。
他时而皱眉沉思,时而点头赞许,心中对刘伯温的谋略更加叹服。
“伯温之才,朕心甚慰,”刘协欣然说道,“就按你规划的线路进行,只是这征集劳工之事……”
话音未落,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赵勇神色匆匆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掩不住的焦躁。
“陛下,臣有要事禀报,”赵勇拱手说道,“征集劳工之事遇到了阻碍,许多山民不愿参与修路,甚至有人……”
他顿了顿,似乎难以启齿,“甚至有人计划逃跑。”
刘协眉头紧锁,他知道山民们长年居住在偏远山区,生活困苦,对朝廷的政令也缺乏信任。
若不能妥善解决这个问题,修路大计恐将难以实施。
“伯温,你可有良策?”刘协将目光投向刘伯温,语气中带着一丝期盼。
刘伯温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陛下勿忧,臣已有对策。山民不愿参与修路,无非是担心劳累无所得。我们可以给予他们一些实际的好处,比如发放粮食和工钱,让他们感受到朝廷的关怀。此外,还可以设立奖励制度,完成一定工作量的劳工可以得到额外的赏赐,以此激励他们积极参与。”
刘协眼前一亮,这的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他当即拍板决定:“好,就按伯温所说的办。朕相信,只要我们真心为民,定能赢得民心,共同完成这项造福万民的大业。”
夕阳西下,山间的凉风习习。
刘石工坐在一块石头上,手里拿着刚领到的工钱,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他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