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长度3毫米,宽度1.2毫米,向下倾斜,全缘,近乎扁平。罗勒的花期一般在7 - 9月,果期在9 - 12月 ,其小坚果呈卵珠形,颜色为黑褐色,长度约1.5毫米,具有具腺的穴陷,基部有1白色果脐。
罗勒存在着众多的变种和品种,比较常见的有甜罗勒(也被称为大叶罗勒),其叶片宽大,香味浓郁,是意大利菜肴中常用的香料;柠檬罗勒带有清新的柠檬香气,常用于饮品和甜点的制作;紫罗勒的叶片呈现出迷人的紫色,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可用于烹饪和制作沙拉;神圣罗勒在印度教中具有神圣的地位,常用于宗教仪式和传统医药。这些不同的变种和品种在叶片形状、颜色、香气以及生长习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用途。
三、罗勒的历史文化渊源
罗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其起源地被认为是亚洲热带区和非洲。在古代文明中,罗勒就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古埃及,罗勒被视为一种珍贵的植物,它被用于制作香料和药膏,并且在宗教仪式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古埃及人相信罗勒具有神秘的力量,能够驱邪避灾,保佑人们平安健康。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罗勒同样备受尊崇。古希腊人将罗勒视为爱情的象征,他们认为在婚礼上佩戴罗勒可以带来幸福美满的婚姻。古罗马人则将罗勒用于烹饪和医药领域,他们发现罗勒不仅可以增添食物的风味,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能够治疗一些疾病。
在中世纪的欧洲,罗勒被种植在天主教修道院内,成为了修道院园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罗勒逐渐传播到欧洲各地,并在当地的饮食和文化中扎下了根。在意大利,罗勒成为了意大利美食的标志性香料之一,与番茄、橄榄油等食材完美搭配,创造出了无数经典的菜肴,如披萨、意大利面等。在法国、希腊等国家,罗勒也被广泛应用于烹饪和药用领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亚洲,罗勒也有着悠久的种植和使用历史。在印度,罗勒被尊为圣物,被称为“神圣罗勒”或“ Tulsi ”。印度教徒认为罗勒是毗湿奴神的化身,具有神圣的力量,因此在印度教的寺庙和家庭中,罗勒被广泛种植和供奉。人们每天都会向罗勒祈祷,用它来净化身心,并且将其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在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罗勒也是当地菜肴中常用的香料,如泰国的绿咖喱鸡、越南的越南春卷等,都离不开罗勒独特的香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