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最忠心的,对于大明的认可也是最高的。
所以当他们成为了海外封地的主人之后,为了维持自己的利益他们就会千方百计的维持住大明的利益,然后下一步就是推广大明的儒家文化,这一点在东瀛这里进行得也是非常顺利的。
拉拢旧贵族扶持新贵族,再把多重双轨制给搞起来,从留发不留头开始进行全面改造,不管男女只能使用指定的发型,再进一步就是连衣服都只能穿大明样式的衣服,视说倭国话为下贱等等。
从贵族开始摒弃以前的一切,全面拥抱和接受大明想要他们接受的文化,在殖民地推广佛教、儒学、八股等内容,甚至还在东瀛兴办科举,不管贫贱只要通过科举就能在当地做官,拥有自己的姓氏和土地。
而那些投稿过来的大名贵族们也被重新的赦封,在大明的统治下还想要像是以前那样肯定是不行的了,只有主动的而融入殖民体系中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懂的都懂,反正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效果倒也不错,虽然现在还有些小小的麻烦,但大体上东瀛也还是在按照着大明所需要的方向在发展。
情况稳定下来后的东瀛也被分割成了五个封地赦封给了大明的有功之臣和宗室,其中还有一个相当特别贵族,来自于蒙古的部落族长,带领整个部族老少来到东瀛开始享受安稳的定居生活。
而五块封地之中又夹杂着六个朝廷管理的郡县,郡县和分封并立,这也是周喻定下来的策略。
张云回到大明后再次得到了封赏,因为军功成为了伯爵,带着老婆孩子返回了工业区开始着书授学,同时也负责起了工业区生产制造方面的事务。
在消化东瀛的同时,有了经验的宗室也带着合作伙伴们一起开始出海前往更远的地方,从两边沿着海岸线对世界开始了探索。
有了东瀛的封地做例子,宗室们开始热衷于对外侵略和开拓,他们带着各自的合作伙伴和士兵,指挥或者亲自参与各种航海活动,从大明海岸线的南北两端浩浩荡荡出发驶向更远的地方。
以贸易开道,以武力作为保证,大明的航海行动在整个东南亚地区简直是往来于无人之境。
就那种没有风帆的铁甲船冒着滚滚黑烟出现在各国面前的时候,可以想像那些还用着木制小船的各国会有多么的崩溃,在看见船上代表着大明的旗帜时会有多么的绝望。
越崩溃越绝望对大明的尊敬也就越多,自然也就越发的老实,反正这些异国藩国之人的有些感情那是大明人永远无法理解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