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官老爷们配合着一起挖地。
于谦挖了几锄头,很快就挖出了一株土豆来。
他小心翼翼地把土豆从土里扒拉出来,看着那一个个拳头大小的土豆,喃喃自语:“这……土豆就是土里的大豆子,不该叫做土豆应该叫做明豆啊。”
其他大臣们也陆续挖出了土豆和番薯,一个个激动而且兴奋。
“皇上,这土豆果然产量惊人!”
“这番薯也是,块茎肥硕,一看就是好东西!”
“好甜啊!”
“快分我点。”
“这东西有些硬,你牙不好就别吃了。”
…………
周喻就这么坐着看热闹,等到大家都挖得差不多了他才开口道:“赵要,既然都挖出来了那就让他们称一称,看看你有没有夸大其词。”
“是,皇上。”
赵要安排人抬来大秤,这些东西早上他就用过心中自然不担心。
浪费了一些时间等到结果出来,所有人也彻底没有怀疑的想法了,虽然数字上有些差距但也是完全正常的,和之前赵要说出的也是相差不多。
这一天是大明的又一个转折点,但对有些人来说土豆和番薯的出现却未必是好事。
大明变得更好,百姓能吃饱饭,这些事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他们关心的从来就不是天下是谁的天下,而是自己的利益能不能保住。
可如今土豆和番薯的推广,则一定会动摇到他们的根基。
粮食产量一旦大增粮价必然暴跌,那些靠着囤积粮食操纵粮价发财的人怎么可能坐得住?
更有人根本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变化,甚至想要阻挡这已经开始转动的时代洪流。
当然周喻还明白谷贱伤农,在任何情况下农户其实才是最可怜的,不过周喻已经对此有了一些想法。
就像当年,有些人费尽心思阻止皇室下西洋,哪怕为此掀起福建的叛乱,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暗中搞假倭寇的事也在所不惜。
他们的目的不过是为了独占海运的庞大利益,要知道当年朱棣赢了皇位后花钱如流水,大明朝当时的经济状况要不是靠着下西洋带来的巨额利润,哪还有今时今日?
不过好在现在是没什么人能再阻止了,周喻的好皇叔把事情做得太干净了,但同样的伤得最厉害的也还是那些依靠渔业生存的百姓。
不过几天时间,土豆和番薯的扩种推广就果然遇见了一些争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