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李仁的济世风波
在太行山下有个清平镇,镇上百草堂世代经营药材生意,传承着中医药文化。郁李仁是常用药材之一,在治疗肠燥便秘、水肿等病症中发挥作用,而镇上对头药铺济生堂为争夺客源,常使手段,一场围绕郁李仁及药材经营、治病救人的故事就此展开。
清平镇的天空像是被一块巨大的灰布死死捂住,日头悬在半空,却吝啬得连一丝热气都不愿多给。连续月余未降滴雨,河床干涸得裂开大嘴,田里的庄稼蔫头耷脑,叶片打着卷儿,活像一张张满是褶皱的老脸。
王宁站在百草堂门前的台阶上,望着街上无精打采的行人,眉头拧成了“川”字。他身形清瘦,一袭靛青长衫洗得泛白,却整洁利落,腰间别着个用柏木雕刻的小药葫芦,散发着淡淡的药香。因常年与药材打交道,双手粗糙,指腹布满细密的纹路,那是岁月与药香共同留下的印记。
“哥,又有人来寻医了。”王雪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打断了王宁的思绪。她扎着俏皮的双丫髻,鹅黄衫子衬得面色愈发白皙,灵动的大眼睛里满是担忧,“是郑大叔,说这几日腹胀得厉害,如厕也艰难,腿上还肿起老高,一按一个坑。”
王宁轻叹一声,转身快步走进堂内。药香扑面而来,一排排空木药柜整齐排列,抽屉上标注着密密麻麻的药材名。郑钦文正坐在客座上,眉头紧皱,用粗糙的手掌不住地揉着肚子,双腿微微肿胀,裤脚被撑得紧绷。
“郑叔,您这是肠燥便秘又犯了,还兼有水湿内停的水肿之症。”王宁搭上郑钦文的手腕,片刻后缓缓说道,目光扫过他蜡黄的面容,“这旱天缺水,大伙儿饮食也受影响,郁李仁刚好能派上用场。”
“郁李仁?”郑钦文抬起浑浊的眼睛,满是疑惑,“这药材我听都没咋听过,能管用不?”
王雪凑上前,笑嘻嘻地解释:“郑大叔,这郁李仁啊,别名可多啦,像郁子、小李仁这些,它的种子小小的,所以叫小李仁呢。这东西生长在向阳的山坡上,耐旱得很,咱附近的山上就有欧李、郁李这些能结出郁李仁的植物哟。它性子平和,味道辛、苦、甘,能入脾、大肠和小肠经,润肠通便、下气利水的本事可大啦!”
王宁点点头,补充道:“您这情况,得用郁李仁搭配柏子仁、桃仁,滋润肠道,再配上桑白皮,把水湿往下利。我这就给您抓药。”说罢,他走向药柜,熟练地拉开抽屉,取出郁李仁。这小李仁呈卵形,黄白色的表皮泛着浅棕,一端尖、一端钝圆,种皮薄得透光,里头乳白色的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