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着急吗?”
为了这次革命,国库每年要花三四百万两白银。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相当于以往朝廷一个季度的财政税收。
在大宋并没有高产农作物之前,大宋每年的财政税收,丰收之年的话也就一千万两白银。
便是给辽国的岁币也只有三十万两。
三十万两便让辽国放弃了对大宋的入侵,两国维持了二十多年的和平。
而如今的财政税收,高达三亿两。
不可同日而语。
现在光是一天的消耗就有几百万两,打一场大规模的战争都够了,赵祯能不心疼吗?
“陛下,钱的事情,臣会想办法。”
“京城的富商和地主已纷纷投资入股,可将目光放在地方的富农、地主和商人身上。”
“臣相信,他们愿意入股的。”
“这是他们发家致富的天赐良机!”
看包拯成竹在胸,赵祯没再多言,满脸迫切地道:“包卿,那一切就都看你的了,朕拭目以待。”
……
次日。
作坊正式投入生产。
包拯工作之余,隔三差五都会亲临现场瞟一眼,亲自指导工作。
三个月后。
第一批蒸汽纺织机的零部件打造完毕。
工部尚书和公孙策赶忙到中书省汇报工作,神情激动不已。
公孙策道:“大人,第一批蒸汽纺织机的零部件打造完成,准备进入到组装的环节,半个月应该就能组装完成。”
“唔!”包拯脸上也露出笑容,“那就请师傅按照纺织机的图纸开始组装吧!”
包拯心里也有些迫不及待。
“是!”李斌和公孙策连连答应,转身离开。
包拯看着两人的背影,长长吐了口气。
他倒不担心蒸汽机不能被打造出来,担忧的是,零部件出现偏差,耽搁时间。
随即,包拯又进宫面圣,告知详情。
赵祯更是激动得直拍桌子,“好,让作坊迅速组装!”
这是朝廷下血本的成果,他不希望出现任何一点点意外。
成败在此一举。
大宋能否飞黄腾达,实现包拯所描绘的那样的世界,就在蒸汽纺纱机上面了。
只要蒸汽纺纱机成功,那么其他的蒸汽机械也绝对能成功。
这一点,毋庸置疑。
“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