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的容貌,也不是长久的啊!
相比之下,人的记忆,灵魂深处的那些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倒是显得要更为长久一些。它们,可以陪伴你一辈子;当然,前提是,你的记性足够好。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自己的记忆,我倒不敢盲目乐观了。因为,时间久了,有些事情,就会慢慢地变得模糊起来,甚至,你有时还会怀疑,这样的一件事情,真的出现过吗?它,会不会是我记错了,记偏了?
这世上,也有不少喜欢写日记的人,撇开文笔不论,有朝一日,当他需要对某件事情进行确认的时候,就可以打开笔记本,翻到相应的日期,以便查证。当然,书写之初就造假的除外。
不管这世道如何变迁,白纸黑字还是自有其意义的,只要它是出自你的亲笔书写,出自你灵魂深处的呼唤,出自你对红尘俗世的感悟与思索。你留下的这些白纸黑字,其意义,不宜低估。
东晋末年到现在,也已经是一千五百多年了!
对于只有数十载的个人生命来说,这样的一段时间,也是足够漫长的了。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一下子就跨越一千多年,这其中,会不会遗漏了些什么呢?
于是,我也时常这样想,如果把历史比作一幅画卷,那么,当你将它徐徐展开之时,就会下意识地觉得,每一个朝代,都自有其精彩之处,甚至,会让你爱不释手。由此看来,如果直接略过一千多年的时间,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吧?因为,你所省略的这些内容,正是读者所希望看到的呢?相反,你自以为精彩之处,别人也极有可能只是随手翻阅一下?
这样想着的时候,我不免有迟疑起来了。人的这颗心,还真是难以说清楚啊!有时候,你觉得时间太长了,那些事情纷纭复杂,难以说清楚,就想着要一笔带过。然而,如果时间太短,你又会意识到,有些事情,牵扯到的人物太多,而且,三年五载之内,甚至都看不出什么端倪来。这样一来,要想说清楚,但就时间这条线索而论,稍稍长一点,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情吧?由此看来,时间的长短,还不是最为关键的问题。更为重要的,似乎就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在叙事的时候,对于详略的处理,还是极为重要的。
大唐王朝,真的就没有什么事情可写的吗?如果真有转世的说法,东晋末年的赵昭婷,她真的就能够越过大唐,直接来到清末?
如果我把这种想法说出来,人们多半会说,是啊,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