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信守当初的承诺,让议会推举袁世凯为大总统。这样一来,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袁世凯,何德何能,对兴复大业有何功劳,竟然能够登上这样的高位?这,这分明就像是,桃子快成熟了,他就提着一个桶过来,淋了几桶水,就说这桃子是他种的,就应该由他来摘。
种树艰难,摘果子谁不会呢?
如果从孙文的角度来说,他所做的那一切,并不是为了权势富贵,因此,对于袁世凯,他也就很大度,将大总统的高位,拱手相让。孙文此举,显示了自己的大度,只是,袁世凯真的就能够受之无愧吗?这袁世凯,先是找借口,不愿到金陵就职。无奈之下,议会也只能同意,让他在旧京城上位。这样一来,连议会也要迁就他,搬到那儿去了。
其实,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京城是袁世凯的老巢,那儿有他所编练的数万新军,在那儿,他趾高气扬,可以说一不二。而对于南方的盟会成员来说,似乎也是别无选择的了?
是啊,如果诉诸武力,看上去也是轰轰烈烈的,只是,这热闹的背后,只能是生灵涂炭。对于一个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东方古国来说,经得起这样的折腾吗?或者,换一个角度说,真有必要这么折腾吗?
在实力不占优,甚至是处于劣势的情况之下,盟会成员作出如此的妥协、退让,只能是不得已而为之了。是啊,战场上得不到的,在谈判桌上,也是很难得到的。
至此,我们所希望的,也就是那些掌权者能够信守承偌了。但是,袁世凯真的能够不负国民之公意,多做些有利于共和的事情吗?
和这共和有关的一些事情,都还处于变化、发展之中,至于以后将如何演变,目前谁也说不清楚,在此就先放下吧?
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想了很多,很多。要说这金陵城,我们首先就想起“六朝古都”的说法。这其中,我想得更多的,是和南朝宋相关的一些事情。将近一千四百年前,当刘裕坐拥半壁河山之后,他想起了继续北伐。然而,天不假年,登基不过三年,他就驾崩了。于是,对于他来说,北定中原,也就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在他之后,试图北伐的人,也一再以失败告终。直到距今五百多年以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再次举起北伐的大旗。这一次,前线有徐达等人冲锋陷阵,后方有朱元璋总揽军机,于是,这一次,终于成功了!这在两千多年的王朝历史上,尚属首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