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是要好好地追问一下的了。
我们盟会成员的这次特别行动,那炸弹剧烈的的响声,就是无数仁人志士的怒吼声!这种语言,清廷听懂了吗?
也就在良弼遇刺身亡之后,再过数天,清廷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不敢再做拖延,而是不断地召集御前会议,商讨对策。
当时,从袁世凯的角度来说,那次行刺,尽管自己逃过一劫,然而,那种心里的阴影,依然会像梦魇一般,使得他寝食难安,惶惶不可终日。与此同时,由于孙文临时大总统一再表示,只要他能够赞成共和,就推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得到这个保证之后,袁世凯就暗暗地改变了立场,对进攻南方政权不再热心,对隆裕太后的懿旨,也开始阳奉阴违起来。
清廷皇室贵胄那个所谓的君主立宪派,也已经是无力回天了。由于没能够掌握一支属于自己的亲兵,再怎么聒噪,也只是有心无力、徒呼奈何,而良弼的遇刺身亡,也使他们意识到,如果再顽冥不化,说不定哪一天,那样的炸弹就会落到自己头上。
内外交困之际,袁世凯授意手下,提出了“恳请涣汗大号,明降谕旨,宣誓中外,立定共和政体”的要求,持续向清廷施压。这次电奏,渐渐成为压垮清廷的最后一根稻草。至2月3日,隆裕太后授予袁世凯全权,与南京方面商定清室皇帝的退位条件。
2月12日,隆裕太后携六岁的小皇帝,在养心殿举行了最后一次朝见仪式,颁发逊位诏书。
然而,就是在这天早晨,仍然有人想阻止逊位诏书的发布。对此,隆裕太后是这样说的:“我们先办了这事,我再见他们,免得又有耽搁。”由此也不难想象,到了这一刻,这隆裕太后还算清醒:如果再逆历史潮流而动,只能是自取其辱、自取灭亡。而那些死硬分子,倒是要奉劝他们一下,还是先去了解一下“螳臂当车”的典故再说吧。
这诏书的正式称呼是《奉旨朕钦奉隆裕太后懿旨》: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要说这道圣旨,倒是没有多少骈四俪六的痕迹,字句也不甚艰深,初通文墨者,就能够看得懂。就算是那些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之辈,听别人略加解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